聖座將臨期默想


聖座將臨期第二場默想:我們要在聖誕節布置內心的馬槽

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樞機在保祿六世大廳帶領了第二場默想,以“那信了的人是有福的”為主題。樞機談到西方國家編造出神話故事和人物,以此取代福音內涵的傾向。

(梵蒂岡新聞網)時間一久,布置耶穌聖嬰的馬槽“不再是聖方濟各所表達的內涵”,經常成為“一種藝術或表演的形式,讓人欣賞外觀場景,而沒有奧蹟的含義”。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樞機在12月22日的將臨期第二場默想中談到上述現象。教宗方濟各和聖座人員當天上午在保祿六世大廳聆聽了樞機的講道。

這場默想的主題為“那信了的人是有福的”(參閱:路一45)。坎塔拉梅薩樞機表示,梵二大公會議談到聖母瑪利亞時指出,天主之母“在信仰旅途上前進”(教會憲章,58號)。的確,瑪利亞“並不是一次而永遠地相信了,而是在信德中行走,並在信德中進步”。儘管在她的生活中發生了“內心看似矛盾的事,而且也不理解”,她“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而相信了,因此成了“萬民之母”。

樞機由此談到此時的聖誕期,他說,在西方國家“編造了許多人物和活動,為從聖誕的隆重慶節中除去各種涉及福音和虔敬的“內容”,使這慶日簡化為純粹的個人和家庭節日,以許多神話故事和編造出的人物形象取代耶穌聖誕的真實人物”,有人“甚至要改變這慶日的名稱”。這些創舉的一個藉口是“有助於與其他宗教的信徒,實際上是與伊斯蘭教徒和睦共處”。

樞機指出,事實上,這是“一種世俗主義的藉口,不願意有這些象徵,而非出於穆斯林”。樞機引述《可蘭經》中關於耶穌誕生的章節,其中有描述天使向瑪利亞報喜的情節。樞機強調,對耶穌和聖母瑪利亞的尊敬促使阿布扎比的酋長於幾年前決定,將先前以穆罕默德·本·扎耶德(Mohammed Bin Zayed)酋長命名的清真寺,改名為“瑪利亞,耶穌之母”清真寺。

因此,布置馬槽是“一種有益處和美好的傳統”,但“我們不可滿足於只注重外在傳統的馬槽”。我們必須“給耶穌準備一個不一樣的馬槽,一個內心的馬槽”。瑪利亞和若瑟不停地“奧秘般地敲門,如同白冷城的那個夜晚”。在《默示錄》中,復活的耶穌親口說道:“看,我立在門口敲門。”(默三20)樞機由此邀請眾人向耶穌敞開心門,“讓我們的心成為耶穌聖嬰的搖籃。讓祂在這個冰冷的世界上感到我們的愛和我們對得救贖的無比感恩!”

坎塔拉梅薩樞機指出,這不是“腦中虛構的詩情畫意的美景,而是人生中最艱巨的事業”。在我們內心“實際上有許多接待賓客的位置,但主人只有一位”。迎接耶穌誕生意味著“要讓自己的小‘我’死去,或至少重新作出決定,不再為我們自己,而是為那一位活著,祂為了我們而降生、死亡及復活”。

無神論存在主義有一句話說:“天主在哪裡誕生,人就在那裡死亡。”樞機表示,這是實話,但死去的是“陳舊、腐朽及終將死亡的人”,誕生的則是“生於正義和真正聖德的新人”,最終將獲得永生。坎塔拉梅薩樞機最後表示,“這個事業不是過了聖誕節就會結束,而是隨著聖誕節能夠開始”。

鏈接網址:聖座將臨期第二場默想:我們要在聖誕節布置內心的馬槽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聖座將臨期第一場默想:如洗者若翰那樣,眾人都能成為福傳者

坎塔拉梅薩樞機主持了將臨期第一場默想,教宗和聖座人員在場聆聽。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樞機12月15日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了將臨期第一場默想,教宗和聖座人員在場聆聽。樞機省思了洗者若翰的雙重角色,即“悔改的宣講者和先知”。但這位基督的先驅尤其“開啟了基督信仰的新預言,所宣講的不是一份未來的救恩,而是基督在世界和歷史中的臨在”。

樞機指出,耶穌“在我們當中,在世界上”,但“兩千年後,世界在今天仍不認識祂”。耶穌的一個詢問常讓信徒們感到困擾:“人子來臨時,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嗎?”(路十八8)這句話並非指“祂在世界末日的來臨”,而是“祂復活且受到父光榮後的來臨”。換句話說,祂的來臨是“按至聖的神性,因著祂從死者中的復活”(參閱:羅一4)。正因為如此,上主才說:“非到這一切發生了,這一世代決不會過去。”(瑪廿四34)

坎塔拉梅薩樞機強調,耶穌的這句話“不是說給我們的後人,即那些在祂最後來臨時生活的人”;相反,這話是“對我們的先人和我們同時代的人說的,包括我們在內”。為此,教會的先知性使命“與洗者若翰一樣,直到世界的終結都要喚醒每一代人擺脫可怕的心不在焉和盲目,這些阻止人認出和看到世界的光”。洗者若翰“讓他同時代的人認識那取了卑微肉身的基督,如今教會也要讓人在她的貧窮和我們的生命中認出基督”。

接著,樞機談了新福傳,聖若望保祿二世稱之為“新熱情、新方法及新表達”。樞機解釋,洗者若翰尤其具有新熱情。“他不是一個大神學家,還不知道耶穌最高的稱呼,即天主子、聖言,也不曉得那個人子的稱呼”。但他能夠“讓人感到基督的偉大和獨特”。這就是為什麼“以洗者若翰的方式,眾人都能成為福傳者”。此外,福傳不可能有真正和全部的新內容。然而,有“新內容,是說這些內容在過去沒有被充分地揭示出來,處在陰影中,很少受到重視”。

聖大額我略曾說,“聖經與其讀者一起成長”。樞機表示,這個成長首先在“個人成聖上的成長,隨著教會在歷史中的前行,在普世範圍也如此成長”。但接納大額我略所說的“成長”,有時是如此地困難,這是因為“缺乏對基督學教義發展史的關注,或對它的認識非常膚淺”。事實上,這個歷史證實“成長”一直存在。耶穌許給門徒們,真理之神“要把他們引入一切真理”(參閱:若十六13),但祂並沒有說是在什麼時候:是一代或兩代人,或者似乎如一切都在顯明的,教會在塵世旅途的整個時期。

坎塔拉梅薩樞機因此強調,洗者若翰的宣講為當下提供了契機,去觀察“天主聖言的‘成長’乃是藉著聖神在歷史中施展的作為”。事實上,禮儀和神學傳統收入這位先驅的呼喊:“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若一29),其實這只是他關於基督“預言的一半”。他也稱耶穌是“以聖神施洗的人”(同上33),這意味著基督的救恩不只是“除免世罪”,也“尤其是‘賦予’新生命,聖神內的生命。這是一次重生”。

鏈接網址:聖座將臨期第一場默想:如洗者若翰那樣,眾人都能成為福傳者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