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乙年將臨期第3主日-喜樂


「我們要在主內常常喜樂,我再說一次:你們應當喜樂。」(彌撒進堂詠)

「我要因上主而萬分喜樂」(彌撒讀經一)

「你們要常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彌撒讀經二)






將臨期第三主日


《天主教教理》30, 163, 301, 736, 1829, 1832, 2015,2362:喜樂


0030 第一卷
標題 我信-我們信(天主為人是「可及」的)
內容
「願尋求上主的人,樂滿心中」(詠105:3)。即使人能忘記或拒絕天主,而天主卻不厭其煩地召喚每個人去尋找祂,好使人能生存及找到幸福。但此種尋求需要人全力運用他的理智、正直的意志,有「一顆誠懇的心」,而且也需要其他人的見証,以引導他尋求天主。

主, 禰是偉大的,是堪受讚美的; 禰的美善是無限的, 禰的智慧是莫測的。人要稱讚的,就是 禰。可是他是 禰造化中渺小的一分子,到處帶著他死亡的命運,帶著他罪惡的痕跡,以及帶著 禰抗拒驕傲者的憑証。但不管怎樣渺小,他還是要歌頌 禰。是 禰激勵他在歌頌禰時取得快樂,因為我們是為了 禰而受造,除非安息在 禰內,我們的心將得不到安寧(1)。

註釋
(1)聖奧思定,《懺悔錄》1,1,1:PL 32, 659-661.


2015 第三卷
標題 人的召叫(天主的救恩)
內容
走向完美的道路是通過十字架。沒有犧牲、沒有屬靈的戰鬥,就沒有聖德可言(1)。靈性的進步要求靈修功夫與克己,這些會逐漸引領人生活在真福的平安與喜樂中:上升的人,總不停止前進,周而復始,藉著永無終期的開始,前進不息。上升的人,想望那已經認識的事物,總不停止(2)。

註釋
*(1)參閱弟後4.
*(2)聖額我略‧尼撒,《有關雅哥的道理》8: PG 44,941C.



《天主教教理》713-714:期待默西亞的特徵

713
基督徒信仰的宣認(我信聖神)
內容
默西亞的特徵特別在「上主僕人」的詩歌中啟示出來(1)。這些詩歌昭示耶穌苦難的意義,並指出祂以甚麼方式傾注聖神,好能賦予大眾生命:不是以局外人的身分,而是藉著接受我們「奴僕的形體」(斐2:7)。藉著接受我們的死亡,祂把自己的生命之神通傳給我們。


《天主教教理》218-219:天主對以色列的愛

0219 第一卷
標題 基督徒信仰的宣認(我信天主父)
內容
天主對以色列的愛可比作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1)。這愛比一個母親對嬰兒的愛更為強烈(2)。天主愛祂的子民尤甚於新郎愛新娘(3);這種愛甚至將勝過最大的不忠(4),以致賜下最寶貴的禮物:「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若三16)。



《天主教教理》772, 796:教會是基督的新娘

772 基督徒信仰的宣認(我信聖神)
內容
基督是在教會內,完成並啟示祂的奧跡,作為天主計畫的目標:「使萬物總歸於基督」(弗1:10)。聖保祿把基督與教會的聯婚稱為「偉大的奧跡」(弗5:32) 。由於她像新娘般的與新郎基督結合(1),教會本身也成了奧跡(2)。聖保祿在默觀這奧跡時,寫道:「基督在你們中,作了你們得光榮的希望」 (哥1:27)。

0796 第一卷
標題 基督徒信仰的宣認(我信聖神)
內容
基督與教會、頭與身體的一體性,也涉及個人關係中兩者的區別。這種情況多次以新郎和新娘的形象來表達。基督是教會的新郎,這題材早已為先知所準備並由若翰宣告過(1)。主也自比作「新郎」(谷2:19)(2)。聖保祿宗徒把教會和每個信徒──基督身體的肢體,比作「許配於」主基督的新娘,好能與祂具有同一的聖神(3)。教會是無玷羔羊的無玷新娘(4);「基督愛她,並為她捨棄了自己……為使她成為聖潔的」(弗5:25-26)。基督以永遠的盟約與教會結合,並像自己身體一般的不斷加以照顧(5)。

這就是完整的基督(頭與身體),由眾多肢體形成一體……無論是頭或是肢體說話,總是基督在說話:或是以「頭」的角色發言,或是以「身體」的角色說話。經上是怎樣寫的?「二人成為一體。這奧跡真是偉大,但我是指基督和教會說的」(弗5:31-32)。基督自己也在福音上說過:「他們不是兩個,而是一體了」(瑪19:6)。因為正如你們所知道的,他們雖然是兩個,但在婚姻結合中卻成了一個……作為頭的稱為「新郎」,作為身體的稱為「新娘」(6)。



摘錄自潘家駿神父〈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

天主的臨在使(註:舊約時代)這些人的生命嚐到了喜樂,並且對天主產生了孺慕之情,這孺慕之情伴隨著一個渴望,這個渴望就是能親眼目睹天主。然而天主是如此地神聖,而人又是如此地卑微,因此這愛的渴望幾乎是不可能的實現的。即使梅瑟在西乃山就站在天主所在之處(參:谷三 1-12),但他也只能看見天主的榮耀,榮耀並非天主自身,萬丈光芒只是天主林在於世間的餘暉,其在本質上與神聖的實在本身判然有別,終極實存永遠超越人的眼界。因此,人只能愛慕天主,而無法親眼看見天主,除非天主自己願意讓人的渴望實現,使人能夠看見祂。

是的,天主祂願意。在新約,天主藉著聖母瑪利亞,在耶穌身上實現了人的這份深沉的渴望。當聖母在馬槽裡雙手懷抱著剛出生的聖子耶穌時,聖母代表整個人類真正親眼目睹並擁抱了天主的臨在。這無上的喜樂,聖母瑪利亞就在她的「謝主曲」裡這樣恣意盡情地歡躍:「我的靈魂頌揚天主,我的心靈歡躍於我的救主天主。」

聖母的喜樂也要成為我們的喜樂,因為聖言成了血肉,祂就住在我們當中,祂要陪伴在我們的困難裡;陪伴在我們的病痛裡;陪伴在我們的挫折裡;陪伴在我們的生命裡;是的,甚至陪我們一起死去;但是最後祂也要陪我們一起復活。我們現在正是以聖母臨盆的喜樂心情,準備慶祝這位為我們的生命帶來喜樂的耶穌的降生,並且以歡欣愛慕的心情期待祂再度光榮地來臨。雖然在現世我們的喜樂尚未完全,但當基督再臨的時候,我們的喜樂將達到圓滿,因為那時我們在天堂裡不僅目睹天主「實在怎樣」,更是要與天主在愛中共融,與天主在生命中交融,至此,我們人最終極的渴望、最深沉的盼望將獲得圓滿的實現。(參《天主教教理》1024)




金毓瑋神父 – 為主作見證證

Catholic Weekly_771.pdf

金毓瑋神父

(節錄上圖部分內容)
若翰宣講主恩 悔改遵循順序
將臨期第二主日福音是若翰宣講悔改的洗禮,指引他人看到主耶穌,看到救恩的泉源。第三主日福音接續上周福音,若翰再次提醒我們,信仰耶穌基督首重悔改,悔改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信仰生活,甚至人際關係,都有著很直接的關係。悔改有3個層面:天主、被我們得罪的人、自己。悔改有順序,首先應向自己認罪,再來向被我們得罪的人認罪,最後向天主認罪。
 
1.向自己認罪:唯有承認自己的過失,才能真誠道歉,若缺乏誠意,任何悔罪行為都是虛假的,在人格成長及修養上,毫無幫助及進步。
2.向被我得罪的人認罪:向天主認錯容易還是向人認錯容易?好像都不容易!但格地比較起來,好像向天主認錯比較簡單一點,有句話說:「人往往礙於面子而羞於開口向被得罪的人認錯,但人的心若不經過這個恥辱的階段,很難得到真正的寬恕。」沒錯,向人認錯真的是最難的!
3.向天主認罪:當我們怒氣全消時,天主才有機會對我們說:「我寬恕你。」我們常常顛倒順序,以為自己向天主悔改,就好像沒事了;事實上,我們依舊良心不安、忿忿不平,原因在於,我們根本不承認自己有錯,也不可能誠心向人道歉,而是基於宗教規範與道德勸說等原因,被逼不得不道歉,但是,內心卻無法接受。至於為何無法接受,當然就是一種驕傲、仇恨、虛榮、憤怒等情緒在主導。
 
謙卑悔過道歉 切勿作假見證
想想〈天主經〉的教導,這是主耶經過30年人生的經驗所寫出向天父祈禱的經文:「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當我們承認自己的過失並向人認錯後,天主才會原諒我們!很多人都很好面子,即使已相當自責,也向天主承認自己不對,但就是拉不下臉,真誠對人道歉。我們要好好地反省,是面子所帶來的虛榮重要呢?還是得到真正寬恕的喜樂更有意義呢?


輔神禮儀研究中心:實用篇「主日感恩禮」_福音講道集(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曾慶導神父 (catholic.org.tw)

默想:
  今天是將臨期第三主日,按教會的禮儀習俗也叫「喜樂主日」(Gaudete Sunday), 原因是天主降來救贖的時刻快到了!這喜樂的氣氛在教堂的將臨圈(Advent Wreath)顯示出來,因為今天點燃的蠟燭是粉紅色的,代表喜樂。教會禮儀上的這些小小安排很有趣,也很有意思。

  喜樂幸福是我們每個人都追求的,也是天主、我們的慈父願意給我們的。但似乎不是每個人都喜樂,原因是什麼呢?今天的讀經給我們一些提示:我們喜樂的緣由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是誰,知道我們的使命是什麼。在今天的福音裡,洗者若翰為將要來臨的光(基督)作證,但喜歡黑暗的司祭和肋未人刁難他,追問他:「你是誰?」他們想知道的不是若翰的名字,而是他跟誰有關係;他們要知道若翰如何「評估」自己。今天我們也藉這個機會問問自己:我是誰?

  在第二篇讀經裡,保祿宗徒提醒我們:人的生命包含心靈和肉體。肉體這一部分,應該不會有任何人否認。我們要吃要喝要睡覺,從肉體上來說,我們和其他動物似乎沒有什麼不同。聖經也很象徵性地說,天主創造人的時候,是用地上的灰土,跟其他動物一樣是從塵土中被造(創二7,19)。將來有一天,百年之後,人的身體也會歸回塵土,「人啊!你要記著,你來自土,將來也要歸於土。」

  但人絕不是只有肉體的,人的未來也不是這樣悲觀,可惜不少人是這麼想的,他們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肉體感官的滿足,「他們的天主是肚腹,只思念地上的事」(斐三 19)。若人只是看到肉體、現世,真是太短視了,我們人不單有肉體,更有不死的靈魂。這靈魂就是在《創世紀》象徵性的描述裡,天主從泥土中造了人之後,在他鼻孔吹的那口氣(創二7)。其他動物沒有得到成為天主肖像的這口「氣」(創一27)。這口氣,使小明不單單像他的小狗狗一樣,能吃能喝能睡,更使他能做小狗不能做的,如背口訣、算加減乘除、星期五守齋日放棄吃糖果,甚至仰望天上的繁星或落日的餘暉時能產生驚訝、讚美之情……。

  但除了每個人都有本性的肉體和靈魂之外,基督徒還有信仰的恩寵。這恩寵使我們在受洗的時候,成為天主的子女,獲得天主子基督重生的救恩。獲得這樣的鴻恩,我們怎能不喜樂?就像今天讀經一說的:「我要因上主而萬分喜樂,我的心靈要因我的天主而歡躍,因為他給我穿上救恩的衣服,給我披上義德的外衣,使我有如頭戴花冠的新郎,有如佩帶珍珠的新娘。」我們甚至是天主的新郎和新娘!在天主為我們預備的天國裡,在這救恩最完滿的地方,我們已化為塵土的肉身都要復活,成為沒有病痛,沒有瑕疵的光榮身體。那「造化」我們的天主一定會在各方面「聖化」我們(讀經二),甚至「神化」我們,因為我們將與基督共赴婚宴—和天主永遠結合,享受無限美善的天主於無窮世。

  這不是開玩笑的,是真實的,叫做「信仰的確定」,因為「召叫你們的那位是信實的,祂必付諸實行」(讀經二),天主的忠信和許諾,是我們希望和喜樂的緣由。

  但這喜樂是不能只藏在自己心中的,它一定要變成像洗者若翰一樣,在曠野中,在高山上喜樂呼喊的聲音:「修直上主的道路吧!」在我們領洗的時候,「上主的神臨到我身上,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苦的人傳報喜訊,治療破碎的心靈,向俘虜宣告自由,宣布上主施恩的喜年」(讀經一)。我們曾是沉疔痼疾的病人,現在康復了要去作醫生;是中了樂透頭彩的乞丐,現在要去作大慈善家;是獲得自由的俘虜,現在要去人珍惜自由……。

  天主召叫我們作基督徒,是要給我們一個使命。一個有使命感的人是喜樂的人,因為他活得有意義,他知道他是在幫助人歸向天主,也幫助天主進入人的心。傳報喜訊的人自己一定會更加喜樂。

  不要忘記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施恩的喜年近了!



輔神禮儀研究中心:實用篇「主日感恩禮」_福音講道集(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林思川神父 (catholic.org.tw)

喜樂主日
  將臨期第三主日的感恩禮儀充滿「歡樂」的氣氛,從進堂詠開始這個禮儀主題就被清楚的表達出來:「你們應在主內常常歡樂,我再說一次,你們應當歡樂,因為主臨近了。」主禮神父所穿著的禮服,也由象徵嚴肅補贖精神的紫色祭披,轉換為預示聖誕歡樂的粉紅色祭披。隨著這個主日,將臨期漸漸近入第二個階段,禮儀重心由勸告基督徒警醒不寐、等待人子由天上再度降來,轉為歡欣準備迎接耶穌誕生於歷史之中。教會習慣上稱這個主日為「喜樂主日」。

主日福音
  這個主日的福音仍是以洗者若翰為主角。由於馬爾谷福音所有的相關資料太少,因此信友們在彌撒中一起聆聽若望福音第一章6-8節以及19-28節兩段關於洗者若翰的報導。和上個主日的福音(谷一1-8)相比較,若望福音中的若翰自稱他就是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曠野裏呼喊者的聲音」(若一23),前來為默西亞預備道路,這位默西亞不只是「在我以後要來」(谷一7),而是已經來到,祂是「你們中間站著的一位,是你們所不認識的」(若一26)。

為「一切人」的見證(若一6-8)
  若望福音和對觀福音一樣,在報導耶穌在歷史中公開出現之前,先敘述了若翰的工作。若望福音在序言中先綜合了若翰的宣講:他被派遣來「為給光(耶穌)作證」,為把「眾人」引入信仰。若望福音的作者認為,信仰永遠是以耶穌為對象,但卻是建築在一個見證的基礎上,在這段經文中是指若翰為在他之後要來的那一位所作的見證。若望福音中洗者若翰見證的特點是,它不只是針對以色列人,而是為了「眾人」,意思是為了一切人。福音作者認為洗者若翰的見證超越歷史時空的限制,永遠具有效力。

若翰的見證
  「這是若翰所做的見證」(若一19)這一句話清楚表明了若一19-28的經文意義。這段經文採取對話的形式,包含五個問題和五個答覆;就內容而言,可以分為兩部分:首先是對若翰身份的「審問」(19-23),其次是詢問他所施行的洗禮的意義。

對若翰的身份審問
  若翰的見證是指向信仰的,而且具有效力的。由於他是在耶路撒冷派來的代表,亦即「司祭和肋未人」之前作證,所以這是一個正式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見證。從一開始猶太人就是若翰的對手,拒絕他也不相信耶穌,他們如同一個「司法單位」來到若翰面前,提出問題審問他。福音中首先以三個否定性的答案,說明若翰隆重地拒絕三個不適於他身份的訴求:他既非來自達味家族的君王性默西亞、亦非厄里亞、也不是那位先知。在猶太傳統思想中,厄里亞(拉三1、23)和那位先知(申十八15、18)都被瞭解為帶來默西亞性救援的人物。


若翰的見證反映出很深的基督信仰的影響。歷史中的洗者若翰可能真的在其宣講審判與救援的使命中,把自己瞭解為是厄里亞再現(谷一6;瑪十一11),他引用依四十3的經文稱自己是「曠野裏呼喊者的聲音」(若一23)。

若翰的洗禮
  在若望福音中,法利賽人一直是耶穌主要的對手,在宗教問題上他們是有競爭能力的。但福音的內容所反應的大概並非若翰當時的情形,而是主曆70年以後的情況。在那一年,羅馬軍隊徹底地摧毀了耶路撒冷城,法利賽人是唯一存活下來的猶太宗教團體,因而成為重建以及延續猶太宗教命脈的主要力量。他們對質問若翰為什麼施洗,其問題本身預設了默西亞性的意義(若一25)。在若翰的回答中,沒有提到人們所期待的「聖神的洗禮」(參閱:若一33),因此,若翰的洗禮顯示出只是「水洗」,而且若翰也因此而聞名於當時。

  若翰的見證指出,應該「被期待的那一位」已經來到人們中間了,但猶太人卻不認識祂。這一句關於默西亞信仰的言論,含有一個恫嚇的意味,指出當時的猶太人都是盲目的。而若翰表明自己完全不能和「在他以後來的那一位」相提並論,連替祂解鞋帶也當不起!這說明默西亞超越一切,若翰自認為連做祂的奴僕也不配。


綜合
  這段福音的重點是「見證」!作證者清楚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信仰永遠只能透過見證而被喚起。洗者若翰是一個善盡職責的模範見證人,他面對一群自以為擁有鑑別一切見證的標準、而且反對他的強權勢力,絲毫不畏懼退縮。
  聖奧斯定說這些猶太當權人士:「他們期望將要來臨的(默西亞),卻排斥眼前的這一位(見證者)。」洗者若翰給一切基督徒立下榜樣:基督徒必須為主作證,不可畏懼反對的勢力,信仰必須永遠具有挑戰與接受挑戰的能力。



洗者若翰是‘聲音’,他是陪伴聆聽天主聖言的弟兄姐妹的聲音。他服事,不尋求榮譽和主角地位,他是一盞燈,而基督是光”。

教宗說,“只有在天主內才能找到生命之光”,我們無法靠自己得救,這是若翰給我們的第一個教導。另外一個教導是,我們每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舉止能成為一盞點亮的燈,來幫助他人找到耶穌。最後,教宗籲請信眾問問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在今年的聖誕節中,成為光的見證人?成為基督的見證人?願聖母瑪利亞、義德之鏡,“幫助我們成為反映耶穌的男女,祂是來到世界上的光”。……> more 教宗三鐘經:讓我們在今年聖誕節成為“真光”耶穌的見證人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2020年12月13日-教宗三鐘經活動:基督真光是基督徒喜樂之根源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對於信者來説,將臨期是一個充滿喜悅期待的時期,“就像等待一個我們深愛的人來訪一樣”。這是教宗方濟各12月13日主持誦念三鐘經祈禱活動時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友所強調的。

教宗首先表示,在這一天,即將臨期第三主日,“喜悅的氣氛更加顯現出來”。聖保祿的勸勉“你們在主内應當常常喜樂”(參閲斐四4-5)開啓了這一天,教宗解釋道,這喜悅源自於我們與天主的親密関係,“上主離我們越近,我們就感到越快樂;祂離我們越遠,我們就越感到悲傷”。

接著,教宗談到當天主日的福音時指出,聖史若望“以隆重嚴肅的方式”介紹洗者若翰,除了瑪利亞和若瑟以外,他是耶穌的第一個見證人。教宗表示,若翰是他那個時代的領袖,“他從未陷入把衆人的注意力引向他自己的誘惑,而是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即將來臨的那一位身上”。

教宗繼續指出,這是“基督徒喜樂的先決條件”,即: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把耶穌置於核心的地位。教宗解釋,把耶穌放在生命的中心“不是心智有問題”,因為耶穌確實是核心;祂是真光,這真光賦予每一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男人女人以生命的全部意義。

教宗指出,“洗者若翰以漫長的旅程為耶穌作見證”,這“喜樂之旅不是在公園里散步那麽簡單”。教宗說:“若翰年輕時就捨棄一切,把天主放在首位,全心全力地聼祂的聖言。他擺脫一切俗務,退隱到曠野,好能更自由地聽從聖神之風的引領。”

教宗解釋道,當然,洗者若翰人格的某些特點獨一無二,“不能建議每個人效法”。但是,對那些尋求生命意義並發現真正喜樂的人來説,他的見證是一個榜樣。“特別是,那些在教會内蒙召宣揚基督的人來說,洗者若翰是個榜樣。”只有效法若翰,蒙召宣揚基督的人才能做到“棄絕自己和世俗,不引人歸向自己,而引人歸向基督”的使命。

最後,教宗邀請在場的信衆同念三鐘經,好使我們看到“所有這一切都在童貞瑪利亞身上圓滿地實現了”,聖母瑪利亞“在靜默中等待救恩的天主聖言,她欣然接受這聖言;她服從聖言;她明白聖言。在她内,主與她親密結合。這就是教會稱瑪利亞為‘喜樂之緣’的原因”。



延伸閱讀:

輔神禮儀研究中心:交流坊「最新情報」-教宗方濟各每週三公開接見- 關於分辨的教理講授(4):自我認知 (catholic.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