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乙年將臨期第2主日-悔改


悔改是「轉身朝向天主」

若翰宣佈說:「在我以後要來的那一位,比我能力強,我連彎腰給祂解鞋帶子也不配。我用水洗你們,祂却要用聖神洗你們。」
若翰身穿駱駝毛做的衣服,腰間束着皮帶;吃的是蝗蟲與野蜂蜜。


《天主教教理》

將臨期第二主日

《天主教教理》522, 711-716, 722:先知與期待默西亞

《天主教教理》523, 717-720:洗者若翰的使命

《天主教教理》1042-1050:新天新地


二、耶穌童年和隱居生活的奧跡

預備期

522. 天主子來到世上是如此重要的事,以致天主願意用很多世紀作準備。祂把「先前盟約」(希 9:15)的儀式、犧牲、形象和象徵,都集中在基督身上;又藉在以色列不斷出現的先知,加以宣布;此外,也在外邦人的心中激發對祂來臨的隱約期待。

523. 洗者聖若翰是主的直接前驅,被派來給祂準備道路。他是「至高者的先知」(路 1:76),是眾先知中最大的,也是最後的一個;他揭開了福音的序幕;他在母親的胎中,便已接納基督的來臨。他成為「新郎的朋友」(若 3:29)而覺得非常高興,並指出基督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 1:29)。他以「厄里亞的精神和能力」(路 1:17)走在耶穌前面,他以宣講及使人悔改的洗禮,最後藉殉道為祂作了見証。

期待默西亞及其聖神

711. 「看哪!我要行一件新事」(依 43:19)。先知的路線是循著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期待默西亞,另一個則宣告新的神;兩者都匯聚於小小的「遺民」身上,即那些期待著「以色列的安慰」和「耶路撒冷的救贖」(路 2:25,38)的貧苦民眾。

上面已談過耶穌如何實現有關祂的預言,下面我們只集中在那些更顯示默西亞與其聖神的關係的預言。

712. 所期待的默西亞面容的特徵在厄瑪奴耳篇(「依撒意亞因為看見了他 (基督 ) 的光榮」:若 12:41),尤其在依撒意亞先知書第十一章一至二節中已開始顯露出來:

由葉瑟的樹幹將生出一個嫩枝,
由它的根上將發出一個幼芽。
上主的神,
智慧和聰敏的神,
超見和剛毅的神,
明達和敬畏上主的神將住在祂內。

713. 默西亞的特徵特別在「上主僕人」的詩歌中啟示出來。這些詩歌昭示耶穌苦難的意義,並指出祂以甚麼方式傾注聖神,好能賦予大眾生命:不是以局外人的身分,而是藉著接受我們「奴僕的形體」(斐 2:7)。藉著接受我們的死亡,祂把自己的生命之神通傳給我們。

714. 為此,基督開始宣講福音時,把依撒意亞的這篇文字應用在自己身上(路 4:18-19):

上主的神臨到我身上,
因為祂給我傅了油,
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
向俘虜宣告釋放,
向盲者宣告復明,
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
宣布上主恩慈之年。

715. 直接有關派遣聖神的先知記載,乃是天主用恩許的言語,以慈愛和忠誠的語調,向自己子民的心靈所說的神諭。聖伯多祿則在五旬節早上宣揚這些神諭的實現。依照這些恩許,在「末期」天主聖神將要更新人心,在他們心中寫上新的法律,祂要聚集四散和分裂的子民,並使之和好;祂要轉化先前的創造,而天主將與人類和平相處。

716. 「貧窮」的人即那些謙卑、溫良、完全信賴天主奇妙計劃的百姓,即那些只期待默西亞正義而非世人正義的人,這些人在預備基督來臨的恩許期間,最終是聖神隱秘使命的偉大成就。他們那種受聖神淨化和光照的心,就是在聖詠中所透露的。在這些窮人中,聖神要為上主準備「一個善良的百姓」(路 1:17)。

四、圓滿時期的基督的神

前驅若翰、先知和洗者

717. 「曾有一人,是由天主派遣來的,名叫若翰」(若 1:6)。若翰「還在母胎中就已充滿聖神」(路 1:15,41),這是由於基督的緣故。祂剛由瑪利亞因聖神而受孕。於是瑪利亞對依撒伯爾「探訪」,就成了「天主對自己百姓的眷顧」。

718. 若翰就是「那位要來的厄里亞」(瑪 17:10-13);聖神之火在他內使他成為那要來的上主的前驅。聖神在前驅若翰身上完成了「為上主準備一個善良百姓」(路 1:17)的工作。

719. 洗者若翰「比先知還大」(路 7:26),在他身上聖神完成了祂「藉先知們的發言」。若翰也結束由厄里亞所開始的先知時期。他宣布以色列的安慰近了;他是要來的安慰者的「聲音」(若 1:23)。一如真理之神要做的,若翰來「是為給光作証」 (若 1:7)依若翰的看法,聖神就這樣完成了「先知們的探求」和天使們的「渴望」:「你看見聖神降下,停在誰身上,誰就是那要以聖神施洗的人。我看見了,我便作証:祂就是天主子……看,天主的羔羊!」(若 1:33-36)。

720. 最後,聖神藉洗者若翰的預示,開始了那偕同基督並在基督內要實現的事:即重新還給人天主的「模樣」。若翰的洗禮是為使人悔改,那藉水和聖神而受洗的卻是新生命的誕生。

「滿被聖寵者,喜樂吧!」

721. 至聖天主之母、終身童貞瑪利亞,是子和聖神的使命在圓滿時期的傑作。由於聖神準備了瑪利亞,父才首次在救恩計劃中,找到聖子和聖神能在人類中居住的寓所。為此,教會聖傳多次把智慧書上最美麗的章節貼合在瑪利亞身上:瑪利亞在禮儀中被歌頌和描述為「上智之座」。

聖神要在基督和教會內完成的「天主妙工」都在她身上展示出來。

722. 聖神以自已的聖寵準備了瑪利亞。「住有整個圓滿天主性」(哥 2:9)的那一位的母親,確實適宜是「充滿聖寵的」。作為最謙卑和最能接受全能者無可言喻恩賜的受造物,她的始胎無玷純粹出自恩寵。加俾額爾天使有理由地祝賀她為「熙雍女子」:「你應歡樂!」。當瑪利亞懷著永遠的聖子,在聖神內高唱聖歌向父感恩時,就是整個天主子民,也即是教會在向天主感恩。

六、新天新地的希望

1042. 在時期的終結,天國將達到圓滿。公審判之後,靈魂和肉身受到光榮的義人將與基督永遠為王,而宇宙自身也將得以更新:

那時教會……將在天上的光榮中,才圓滿地實現,那就是萬物復興的時候,也就是和人類緊相連接、又藉人類以達其終向的普世萬物,將和人類一起,在基督內達到圓滿境界。

1043. 這個奧妙的更新將使人類和世界都得以轉化。聖經稱之為「新天新地」(伯後 3:13),就是天主計劃決定性的實現,「天上和地上的萬有,總歸於基督元首」(弗 1:10)。

1044. 在這個新宇宙、 天上的耶路撒冷裡,天主寓居在眾人當中。祂「要拭去他們臉上的一切眼淚;以後再也沒有死亡,再也沒有悲傷,沒有哀號,沒有苦楚,因為先前的都已過去了」(默 21:4)。

1045. 就人而論, 這個圓滿將是人類成為一體的最終實現,這人類的一體性是天主創造之初就願意的,也是旅途教會「作為聖事」所象徵的。那些曾與基督結合的人將組成得救的團體、天主的「聖城」(默 21:2)、「羔羊的新娘」(默 21:9),這團體不再受罪惡、不潔、私愛所損傷,因為這一切只摧毀或傷害地上人們的團體。榮福直觀將是福樂、平安和彼此共融的永不枯竭的泉源,因為在直觀中天主將向被選者無窮無盡地顯示自己。

1046. 就世界而論,啟示肯定人和物質世界具有深邃的共同歸宿:

凡受造之物都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懷有希望,脫離敗壞的控制。……因為我們知道,直到如今,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歎息,同受產痛。不但是萬物,就是連我們這已蒙受聖神初果的,也在自己心中嘆息,等待著我們肉身的救贖(羅 8:19-23)。

1047. 有形可見的宇宙本身也因而註定要得到轉化,「為使世界本身恢復原來面貌,去為義人服役,不會再有任何障礙」,並分享義人們在復活的耶穌基督內的榮耀。

1048. 「對大地及人類終窮的時刻我們一無所知,亦不知萬物將如何改變。但為罪惡所玷污的這個世界的面目,必將逝去。我們可從啟示得知,天主將替我們準備一個新的住所、新的天地,那裡正義常存,幸福將要滿足並超出人心所能想到的一切和平的願望」。

1049. 「但期待新天地的希望,不僅不應削弱,而且應增進我們建設此世的心火。因為新的人類大家庭的雛型,是滋長發育在今世的,並已能給予人一些新天地的預象。故此,現世的進步雖然與基督王國的廣揚有其分別,但就現世的進展而論,它有益於改善人類的社會,故此,極為有利於天主的王國」。

1050. 「事實上……一切出於自然和人類努力所結的美果,我們把這些美果遵從主的命令並在祂的神內,傳播到世上。其後,當基督將永恆而普遍的王國交還聖父時,我們要再度看到這些美妙的成果,將是毫無玷污而光輝奪目的」。那時天主在永生中將成為「萬物之中的萬有」(格前 15:28):

聖濟利祿•耶路撒冷,《慕道期甄選者的教理講授》:實存而真正的生命,是父通過子在聖神內將天上的恩賜,傾注在眾生中,一無例外。又因著祂的仁慈,我們,作為人,也領受永生的不朽許諾。



教宗三鐘經:社交媒體上節制與靜默,基督信仰生活的本質

在三鐘經祈禱中,教宗方濟各提醒大家,要想生活得好,就必須摒棄多餘的東西,“深入挖掘自己的內心,去領悟在天主面前真正重要的事物”。三鐘經祈禱後,教宗提及12月10日的世界人權日,以及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閉幕,並呼籲結束正在進行的衝突。

(梵蒂岡新聞網)11月10日將臨期第二主日,教宗方濟各從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廣場上的25,000名信徒誦念三鐘經。教宗在講話中談到“曠野”與“聲音”這兩條路,他強調,這兩條路看似相距遙遠,卻又相互交錯,因為如果說曠野是“靜默和本質所在”,那麼聲音則是“我們心中所思所想”的表達,是在剝離多餘之物後的思考成果。

教宗說:“在言語、物品使用、媒體和社交媒體上,靜默和節制不僅僅是‘小事’或美德,也是基督信仰生活的基本要素。”

當天的福音講述了作為耶穌先驅洗者若翰在曠野中的呼喊,教宗方濟各恰恰把曠野描述為一個“不能沈溺於無用之事、而必須專注於生活”必需的地方。實際上,在靜默和祈禱中,人們為耶穌騰出空間,並從“空洞話語和喋喋不休的汙染”中解放出來。

教宗說:“這一提醒始終具有現實意義:要在生活的道路上前進,必須擺脫‘多餘的東西’,因為美好的生活並不意味著用無用的東西填充自己,而是摒棄多餘的東西,深入挖掘自己的內心,去領悟在天主面前真正重要的事物。”

聲音,聆聽聖神

教宗強調,聲音是“我們表達內心所思所想的工具”,它與靜默相連,“因為靜默表示內心成熟,懂得聆聽聖神的建議”。“如果一個人不懂得靜默,他就很難說出有價值的話;但如果細心聆聽,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實際上,洗者若翰他那先知般的聲音“源於他真實的經歷和心靈的清澈”。

逆流而行

教宗因此呼籲眾人反思: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靜默的空間?否是有傾聽的空間?我們的生活是節制的還是充斥著不必要的事物?“即使這意味著逆流而行,我們也要重視靜默、節制和傾聽。”

最後,教宗祈求聖母瑪利亞“幫助我們熱愛曠野,成為可信的聲音,宣告她的聖子降臨”。在三鐘經祈禱結束時,教宗回顧了75年前,即1948年12月10日簽署的《世界人權宣言》,再次強調了遵循該文件指出的正確道路繼續前進的決心。他還想到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閉幕,並為因戰爭而受苦的人民祈禱,不忘記烏克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鏈接網址:教宗三鐘經:社交媒體上節制與靜默,基督信仰生活的本質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天主教週報770期-金毓緯神父

在福音中,我們注意到3個要點: 
1.  救工程不是從耶穌基督才開始:聖瑪谷要我們明瞭,救贖工程從舊約時代便已開始,自亞當、厄娃犯罪之後,天主已經計畫並開始救贖的工程,選擇一個特選的民族,從一神論的民族開始,而亞巴郎是代表人物。
 
2.  救工程不光靠耶一人完成:耶穌在救贖工程中當然是主角,但配角多得不得了,包括耶穌誕生前的先知們及一些重要人物,都是救世主(默西亞)的配角。在此也提醒大家,身為基督信徒的我們,也都是這個救贖工程的配角,只要是基督徒,都是天主救贖工程合作者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3.  洗者若翰是最後一位見過救世主的先知:亞納和西默盎這兩位先知在聖母獻耶穌於聖殿時,都有看到嬰兒耶穌,不過,真的有和耶穌接觸過的,而且按重要程度來說,洗者若輪當然比他們兩位重要得多。

認己罪與人和好
為天主教徒而言,「天主、人(被傷害的一方)、自己」這3個方面顧慮周全,才是完整的「悔改」。而且「悔改」的順序很重要,首先,應向自己認罪,再來向被我們得罪的人,最後才是向天主認罪。這個順序符合主耶穌提到向天主祭獻時的標準:「你若在祭壇前,要獻你的禮物時,在那裡想起你的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禮物留在那裡,留在祭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你的禮物。當你和你的對頭還在路上,趕快與他和解。」(瑪5:23-25)

乙年將臨期第二主日
悔改使人進入新天新地

依四十1-5,9-11;伯後三8-14;谷-18
曾慶導神父 著

默想:

  聖誕節期是一個很喜樂祥和的時期,燈飾閃耀,漂亮極了,加上聖誕音樂飄處處聞,真開心。人們悉心裝飾布置是很恰當的,畢竟,我們慶祝的是天主降生成人的日子!

  但除了環境的布置準備,基督徒更要在內心靈魂上做好準備,主耶穌是不滿足於降生在白冷的馬槽裡,祂要降到我們的心中。今天教會為我們準備的讀經,都以心靈的準備為主題,更確切地說,都凸顯「悔改」的重要。福音裡,洗者若翰宣講悔改以迎接基督的第一次來臨;在讀經二,伯多祿也宣講悔改,以迎接主的第二次來臨。主耶穌來世上的目的,是要把我們從罪惡的深淵中拯救出來;罪惡是奴役我們,使我們無法享有天主子女的自由幸福的終極原因,人只有悔改才能獲得救恩。

  為了迎接主耶穌來臨,今天福音裡的洗者若翰在曠野中出現,宣講悔改的洗禮。今天,因人的貪婪自私,森林被亂欣亂伐,地球日漸變得像是荒蕪的曠野,連氣候也變得異常。精神上的曠野就更明顯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為貧乏,心靈的孤獨感並沒有因著手機、電子郵件等便捷的發明而減少。世人極需要、最需要的是主基督的福音。但誰願這「曠野」的呼聲?

  曠野的呼聲是一個很孤獨的聲音,沒有多少人願意去聽。現代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錯,有罪。洗者若翰二千年前宣講悔改時,很多人從猶太各地來到他那裡,承認自己的罪過並接受他的洗禮。假如他在今天出現,他的宣講會有多少成效?有多少人願意接受他的洗禮?

  若翰在今天的福音裡說:「我用水洗你們,祂(耶稣) 卻要用聖神洗你們。」主耶穌給我們立的和好聖事,就是聖神寬恕和洗滌我們的聖事,我們有沒有去爭取這聖事的恩寵?上次辦和好事是多久以前的事了?或者,我們今天有誰那麼勇 敢,會登上高山大聲疾呼(讀經一),宣講悔改的必要?我們能否不怕被人看成是「梵二之前的老古董」,神學思想那麼的守舊?

  「在荒原上為我們的天主修平一條大路!所有的深谷要填滿,所有的山陵要剷平……上主的光榮要顯示出來。」(讀經一)什麼是我們靈魂上,靈修上的深谷?是各種的憂慮、害 怕、猜疑、錯謬嗎?讓我們填上勇氣、信任和真理。什麼是我們靈魂上的山陵和高地?是仇恨、驕傲、自私、嫉妒嗎?讓我們用寬恕、謙虛、慷慨、樂人之樂來剷平。讓我們努力去除七罪宗,代之以三超德(信、望、愛) 、四樞德(勇、智、義、節)和聖神的七恩。藉著我們的聖德,天主的光榮要顯示出來,讓每個人都看見。

  在《創世紀》裡我們讀到,因為人的罪惡,「地成了可咒罵的……地要生出荊棘和蒺藜,大地已在天主面前敗壞,到處充滿了強暴」(創三17-18,六11-12),所以保祿宗徒說:「凡受造之物都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因為受造之物被 屈服在敗壞的狀態之下……但受造之物仍懷有希望,脫離敗壞的控制」(羅八19-21)人的罪使世界萬物也混亂了,而罪的結果就是毀滅和死亡。

  在今天第二篇讀經裡,我們讀到「諸天要在轟轟巨響中消失,所有的原質都要被烈火所熔化,大地和地上所有的工程,也都要被焚毀。」我們相信這些話所指的,不是天主所創造的美好的萬物(天主對祂造的一切,認為都「很好」,見《創世紀》第一章)到頭來會有可悲的下場,而是萬物會受到改造和改變。被毀滅的不是無辜的萬物,而是屬於罪惡與死亡勢力的世界。天主許諾那正義常存的,不再受罪過污染的新天新地必要到來。我們相信,不論世界現在或終窮時會發生什麼事,不論有沒有地震、海嘯甚至核子戰的災難,天主的計劃都不會被破壞,我們對天主的信心也不會受動搖。只要我們去除罪過,培德養性,當基督再來時看到我們的靈魂沒有玷污、沒有瑕疵,我們就能安然無懼(讀經二)
  罪過才是真正的災難,使人無法進入「新天新地」。

網路鏈結:輔神禮儀研究中心:實用篇「主日感恩禮」_福音講道集(乙年) -曾慶導神父(catholic.org.tw)


洗者若翰 ─ 耶穌的前驅

林思川神父

馬爾谷福音的「序言」

  教會在將臨期第二主日,邀請信友一起聆聽馬爾谷福音的「序言」(谷一1-8)。這段經文中顯出馬爾谷高明的文學技巧,在短短幾節文字的開始、中間和結尾,他以各種方式密集地提出「耶穌基督」,使人清楚看出耶穌基督是整部福音的主題,全書的內容都是環繞著這個主題。

  馬爾谷開宗明義地以「天主子耶穌基督的福音」來標示自己的作品,顯示出他自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接著,引用舊約先知書的話語,以隱含的方式同時引出「上主(耶穌)」和祂的「使者(前驅)」。最後,報導洗者若翰的公開出現以及宣講,讓若翰預言一位「更強者」將要來到,並且指出這一位超越一切,因為祂將「以聖神施洗」。

「福音」

  在新約作品中,「福音」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在馬爾谷之前,保祿就已使用了「福音」一詞,來稱呼那託付給他的「好消息」,這個好消息就是天主在祂獨生子的生活、死亡和復活中對一切人所施展的救援行動(羅一1-4),是使一切相信的人得救的「天主的德能」(羅一16)。

  馬爾谷是歷史中第一個把耶穌的工作、宣講、生活編寫成一部完整的作品,並把它稱為「福音(書)」的人。他把耶穌的宣講和行動表達成「福音」的內容,綜合了兩個幅度:耶穌基督自己的宣講,以及初期教會關於祂所做的宣講。

  書的標題「天主子耶穌基督的福音」用「天主子」和「基督(默西亞)」這兩個同位語,說出耶穌的真實身份。這兩個頭銜貫穿全書,出現在關鍵位置,成為全書的主軸,是瞭解馬爾谷福音的關鍵線索。

救恩史

  福音的一開始,首先引用了一段先知書的經文,使人明白「天主救援的福音」並非直到若翰洗者的宣講才開始,而是舊約先知帶天主發言時就己展開。耶穌基督所開始以及完成的工程,其實是救恩歷史的高峰,使天主透過先知們對以色列民族(全人類)所行的釋放性及教導性的救恩工程達到圓滿。

  馬爾谷引用的先知書中所提到的「使者」,當然就是指若翰洗者,而他的功能是做「天主子」的前驅,透過宣講為天主子準備道路。在傳統猶太信仰以及基督信仰中,天主子來到的時刻,就是末世開始之時,在耶穌基督身上,先知書的經文所含有的救援奧義得以完全揭露。

  事實上馬爾谷合併引用了兩段不同的先知書的話(拉三1;依四十3),目的在於顯示,他所報導的耶穌事件,來自於最深的救恩歷史根源。舊約中所有先知的話,都是他在福音中所要報導的事件的「預像」,因此,在耶穌身上所實現的整個救恩事件,都出自天主的計劃。

洗者若翰

  在耶穌的時代,人們就已稱呼若翰為「(施)洗者」,他主要的工作地點在靠近死海北端的約旦河低窪地帶,和依撒意亞先知書中所提到的曠野相當符合。福音經文強調若翰宣講「悔改以得罪赦的洗禮」,所以,若翰所施行的洗禮是一個具有高度象徵意義的記號,表達可以促成罪赦的悔改。若翰有關悔改的宣講,預設了當時的人民知道自己在天主前所犯的罪過。「悔改」的意義便是轉向天主,他時時願意赦免罪人。

  若翰的宣講效果十分顯著,馬爾谷甚至將其誇大成一個盛大的「悔改運動」:「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群眾都出來,到他那裡承認自己的罪過,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谷一5)

若翰與厄里亞

  福音作者描寫若翰「穿的是駱駝毛的衣服,腰間束的是皮帶,吃的是蝗蟲和野蜜」(谷一6),並非僅為了顯示他是一無所需的苦行者,而更是表達若翰把自己視為先知的訴求,因為,舊約中著名的先知厄里亞也是「身穿皮毛衣,腰束皮帶的人」(列下一8)。猶太傳統相信在末世之前,「厄里先知要先來重整一切」(谷九11-13),馬爾谷福音的作者認為,若翰的出現正象徵這個時辰的來到。

若翰帶來的訊息

  若翰宣告在他之後將有一位「比他更有力量的」要來到,他要求人民悔改,正是為這位要來到的「上主」(谷一3)預備道路。雖然若翰沒有說出這位「更強者」的名字,也沒有給祂冠上任何頭銜,卻已清楚地表達出這位即將來臨者的末世性和默西亞性的意義。當「更強者」來臨時,洗者若翰就完成了他在救援歷史中的任務了。若翰自己也期待這位世界的審判者的來臨,同時也盡力在審判出現之前宣講悔改,使人得以脫免憤怒的審判(參閱:瑪三7-10;路三7-9)。

  在馬爾谷的詮釋中,若翰所施行的「水洗」指向默西亞施行的「聖神的洗禮」,後者將取代前者。馬爾谷並未對「聖神的洗禮」的方式及內容多做發揮,基督徒當然可以將復活後「聖神降臨」事件和這段經文聯想在一起,而教會也清楚地把若翰施洗的行動,視為是基督教會聖洗聖事的預像。

綜合

  馬爾谷福音的作者以若翰的故事展開有關耶穌的宣講和工作的敘述。根據舊約的先知,若翰是直接在默西亞來臨之前的使者,他的使命是向以色列人民宣講,促使他們悔改以準備迎接默西亞。他的派遣對天主子民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但是卻以那「更強者」的到來為期限,這位更強者是末世性的人子,將以聖神施洗、更新一切。在整個救恩歷史的幅度之下,今日的基督徒應該可以非常容易的體認出,若翰洗者的使命其實就是我們目前的使命。

網路鏈結:輔神禮儀研究中心:實用篇「主日感恩禮」_福音講道集(乙年)-林思川神父 (catholic.org.tw)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