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聖母獻耶穌於聖殿/奉獻生活者日


教宗主持奉獻生活日禮儀:不要活在習慣中,要有年輕的心

在獻耶穌於聖殿瞻禮、第28屆奉獻生活日當天,教宗方濟各主持感恩祭,強調培養內在生活的重要性,切莫順應“塵世的型態”。

(梵蒂岡新聞網)2月2日獻耶穌於聖殿瞻禮,也是第28屆奉獻生活日。教宗方濟各於當天下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感恩祭,約有5500名信友手持點燃的蠟燭參禮,其中大多數是各男女修會團體度奉獻生活者。參加共祭的司鐸則沿著中殿走向祭台,聖座奉獻生活及使徒團體部部長阿維斯(João Braz de Aviz)樞機在彌撒中主禮。

恆心等待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特別提到當天彌撒福音中的兩位人物,“期待以色列的安慰”的西默盎,以及“總不離開聖殿”的亞納,他們在瑪利亞抱著的聖嬰身上認出了所期待的默西亞。(路二25-37)教宗表示,“注視這兩位耐心期待、精神警醒及恆心祈禱的長者,對我們有益”,他們雖然年邁,卻保持了年輕的心,“沒有讓希望退休”。

“兄弟姐妹們,期待上主對於我們,對於我們的信仰行程也同樣重要。上主每天都來看望我們,與我們交談,以我們料想不到的方式啟示自己,在生命和時間的終結,祂將來臨。因此,祂親自告誡我們要保持醒悟,保持警醒,恆心等待。”

教宗說,“進入’精神的睡眠”、“將希望存檔”,那就有禍了。我們是否還有能力活在期待中,還是過於沈浸於自己和自己的活動?我們是否也會“將信仰和基督徒的生活變成許多要做的事情,而疏忽了對上主的每日尋求?”在我們個人和團體生活的規劃中,所重視的是成功的可能性,還是懂得等待天主的時間?

疏忽內在生命

教宗表示,期待的能力經常受到兩個因素的阻礙,首先是“疏忽內在生命“。教宗說:“一旦疲倦戰勝了驚奇、習慣取代了熱情、我們在靈修道路上失去毅力,一旦負面的經驗、衝突或看似遲來的成果令我們痛苦不堪,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適應塵世型態

第二個因素是“適應最終取代福音的塵世型態”。教宗談到要求“一切且即刻”得到,這是當今社會的特點,以及主宰我們的過於忙碌、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的消費主義和娛樂。

“因此,我們要當心,不讓塵世的思維進入我們的修會團體,不要讓它進入教會生活和我們每個人的行程,否則我們就不會結出果實。基督信仰生活和使命需要在祈禱和每日的忠貞中得以成熟的期待,使我們擺脫效率的神話、對業績的一味追求,尤其不應把天主關在我們的範疇內,因為天主總是以不可預測的方式來臨。”

鏈接網址:教宗主持奉獻生活日禮儀:不要活在習慣中,要有年輕的心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20240202林思川神父講道-ccreadbible.net/bona/2024homily/20240202.mp3


每日讀經(2月2日 獻主節(星期五))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叮囑度奉獻生活者:你們要傳揚基督,而非自己

2023年2月2日奉獻生活日,教宗方濟各即使人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進行牧靈訪問,也不忘所有度奉獻生活的人,向他們發表了一份訊息。教宗指出,「你們度奉獻生活者在天主子民當中扮演特殊角色,這角色源自於你們所領受的獨特恩典」。「這份恩典給你們的見證帶來特別的性質和價值,因為你們完全獻身於天主和祂的國度,貧窮、貞潔、服從。如果說在教會裡每個人都是一項使命,那麼你們每個人因著獻身而成為一項充滿恩寵的使命。」在獻主節這個慶祝相遇的日子,教宗期勉度奉獻生活者永遠活在基督的懷抱裡,「把基督聖愛的光帶給每一個人:帶去祂的光,而非我們的光!傳揚祂,而非我們自己」。摘錄自梵諦岡新聞

2022年奉獻生活日彌撒  (Vatican Media)

網路鏈結 :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2月2日 聖母獻耶穌於主堂(The Purifica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文章來源:《聖人傳記》  思高聖經學會 出版

本瞻禮雖然常在七旬的時期內舉行,其實是聖誕節期的最後瞻禮,也可以說是聖誕節與復活節中間的過度節日。依照猶太古教的法律,為了紀念猶太人離埃及前夕,上 主的天使殺戮埃及人的首生子時,猶太人的長子均獲保全的特恩,凡猶太人的首胎男孩,均屬於上主。父母須備價將該男孩贖回。是項儀式,應在嬰孩誕生後第四十 日舉行;此外,產婦應按照取潔的規律,呈獻祭品。

聖母童貞產子,原本無需遵守取潔的規律,但她為了表示謙遜,並完全服從梅瑟法律起見,也循例履行法律規定的儀式。而且聖母將耶穌呈獻聖殿時,她也知道:這奉 獻的儀式,也是耶穌在加爾瓦略山救贖大祭的開端。所以本瞻禮,既是吾主耶穌的瞻禮,也是聖母的瞻禮。本瞻禮慶祝的對象,是天主聖子兼瑪利亞的親生兒子-救 主耶穌,與以西默盎為代表的普世人類相接觸。

本日的禮儀,可分為三部:(一)祝聖蠟燭及領聖燭;(二)遊行;(三)彌撒。聖教會舉行彌撒聖祭前,先祝聖蠟燭。這蠟燭的光,象徵普世真光的基督,及我們由 聖洗所得的聖寵的神性生活。蠟燭祝聖後,聖教會分給各與禮者持拿,這一點表示:我們領聖洗時,聖教會已將基督授與我們領受,使我們「穿上基督」,也就是 說:我們應以基督的生活,在世上為基督做証,使一般尚未獲賜基督真光的人,都能認識祂是救世的真主。

祝聖蠟燭後,復有列隊的遊行儀式。過去在羅馬列隊遊行,係在聖哈德良堂出發,往聖母大堂。為紀念這個史蹟,祝聖蠟燭的禮儀與遊行後的彌撒,最好在兩座不同的 聖堂中舉行。祝聖蠟燭的儀式完成後,眾人列隊遊行至另一座聖堂舉行彌撒。應該注意的是:我們舉行是項遊行儀式,具有補贖的特徵,且莊嚴地表示我們對救主基 督的信仰。


網路鏈結 : 福音釋義:獻主節 – 主業團 (opusdei.org)

福音釋義:獻主節

福音(路2:22-40)

按梅瑟的法律,一到了取潔的日期,瑪利亞和若瑟便帶著孩子上耶路撒冷去獻給上主,就如上主的法律上所記載的:『凡開胎首生的男性,應祝聖於上主。』 並該照上主法律上所吩咐的,獻上祭物:一對斑鳩或兩隻鶵鴿。 那時,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默盎。 這人正義虔誠,期待著以色列的安慰,而且聖神也在他身上。 他曾蒙聖神啟示:自己在未看見上主的受傅者以前,決見不到死亡。 他因聖神的感動,進了聖殿; 那時,抱著嬰孩耶穌的父母正進來,要按著法律的慣例為他行禮。 西默盎就雙臂接過他來,讚美天主說:「主啊! 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 因為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即你在萬民之前早準備好的:為作啟示異邦的光明,你百姓以色列的榮耀。」 他的父親和母親就驚異他關於耶穌所說的這些話。 西默盎祝福了他們,又向他的母親瑪利亞說:「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 —— 至於你,要有一把利劍刺透你的心靈 —— 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 又有一位女先知亞納,是阿協爾支派法奴耳的女兒,已上了年紀。 她出閣後,與丈夫同居了七年,以後就守寡,直到八十四歲。 她齋戒祈禱,晝夜事奉天主,總不離開聖殿。 正在那時刻,她也前來稱謝天主,並向一切希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論這孩子。

他們按著上主的法律,行完了一切,便返回了加里肋亞,他們的本城納匝肋。 孩子漸漸長大而強壯,充滿智慧,天主的恩寵常在他身上。

釋義

這個常年期第四主日的福音,也是每年2月2日獻主節所採用的福音。 聖史路加告訴我們,聖母瑪利亞和聖若瑟「一到了取潔的日期」就上耶路撒冷聖殿去。 按照梅瑟律法的規定(參閱肋12:1-8),每當一個以色列婦人生下一個男嬰後,她必須在40天過去後前往聖殿去進行一個淨化的儀式。 這個儀式包括兩重獻祭。 如果這家人沒有足夠能力購備一隻羔羊,可以獻上一對斑鳩或鶵鴿。

同樣,聖家三口也前往聖殿去把聖嬰呈獻給上主。 梅瑟律法規定,以色列每一個第一胎的男孩都是屬於天主的:「在埃及,凡以色列首生的,無論是人或是獸,都應祝聖歸我,屬於我。」 (戶3:13)。 因此,人必須將這個孩子呈獻給上主,並且支付「五『協刻耳』銀子」(戶18:16)作為贖價(參閱出13:1-13)。

儘管耶穌是道成肉身的天主之子,並且是由童貞聖母瑪利亞所生的,但是聖母瑪利亞和聖若瑟仍然以敬畏和順服的態度去履行法律的所有規定。 然而令他們驚訝的是(參閱路2:33),西默盎竟然宣稱,他們這個行動包含著一個深刻的意義。 他就關於聖嬰和祂的母親所說的話是滿藏奧秘的。 這個老人接在雙手裡的孩子正是天主化身成為了人的救贖(因此他們給祂起名叫耶穌,即是「天主拯救」)。 這個救贖將會為外邦人帶來光明,為以色列帶來榮耀。

西默盎做了兩個分別關於耶穌和瑪利亞的預言。 他說聖嬰將會是一個「反對的記號」。 天主的聖子降生成人是一個標誌。 它要求每一個人作出一個回應,一個承諾。 西默盎又說,一把利劍將會刺透聖母瑪利亞的心靈。 根據聖伯達的說法,西默盎「所指的是聖母因主耶穌的受難而會感受到的悲傷。 儘管基督是按照自己(身為天主聖子)的意願而死亡,而且聖母從來都沒有懷疑祂是否會戰勝死亡,但是她不可能在親眼看到自己的親生子被釘在十字架上而不悲傷莫名。」 [1]

《天主教教理》總結了這一幕的奧秘:「獻耶穌於聖殿,顯示祂是屬於上主的首生子。 西默盎和亞納代表整個以色列人的期待,前來與他們的救主相遇(拜占廷的傳統如此稱呼這事件)。 耶穌被認為是期待已久的默西亞、『異邦的光明』和『以色列的榮耀』,但也是『反對的記號』。 向瑪利亞預告的痛苦利劍,宣布了另一種祭獻,完美而獨一的,即十字架的祭獻; 這祭獻將給予『天主在萬民之前早準備好的』救恩。」 [2]

聖施禮華邀請我們去藉由親自進入這個情景當中來默想聖母獻主的這段福音:「而這次,我的朋友,你將提着鴿籠,(參閱路2:24)試想:她 ── 聖潔的瑪利亞猶如污染的人一般地服從這條法律。透過這個榜樣,愚蠢的孩子,你是否已學會應不顧個人的任何犧牲,去服從主的聖律呢?

潔淨自己! 你與我的確需要潔淨! 懺悔! 比懺悔更重要的是愛。 一種被俘的愛,愛如炙熱的烙鐵燃燒我們靈魂的不潔,亦如神聖的火焰焚除我們心中的頹喪。」 [3]

[1] Catena Aurea, in loc

[2] 天主教教理,529

[3] 聖施禮華,玫瑰經,歡喜四端,聖母獻耶穌於聖殿


網路鏈結 : 2月2日 獻耶穌於聖殿 — www.ccreadbible.org

2月2日 獻耶穌於聖殿

你們所尋求的主宰,必要突然進入祂的殿內
讀經一:拉三1-4

上主天主這樣說:「看!我要派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宰,必要忽然進入他的殿內;你們所想望的盟約的使者,看!他來了──萬軍的上主說。

但是他來臨之日,有誰能支持得住?他顯現時,有誰能站立得住?因為他像煉金者用的爐火,又像漂布者用的滷汁。

他必要坐下,像個溶化和煉淨銀子的人,煉淨肋未的子孫,精煉他們像精煉金銀一樣,使他們能懷著虔誠,向上主奉獻祭品:那時,猶大和耶路撒冷所獻的祭品,必能悅樂上主,有如昔日和往年。」

釋義(吳素賢)

以民從巴比倫流亡回國後,在宗教生活方面精神鬆散,司祭服侍上主缺乏虔敬之心,上主透過瑪拉基亞先知向他們說話,預言上主的日子將來臨,那時將有使者預備上主的道路(谷一2),上主要親自進入聖殿(路二22、46)。

這些預言指向新約的默西亞,祂的來臨將帶來審判,如同煉淨黃金的雜質,漂白白布上的污點。上主首先要淨化服侍於聖殿的肋未子孫、司祭團體,轉化他們的心,然後再擴及百姓,使他們的心完全歸向上主,恢復與上主的合宜關係,使上主歡欣。


祂應當在各方面相似弟兄們
讀經二:希二14-18

弟兄們:孩子既然都有同樣的血肉,他(基督)照樣也取了一樣的血肉,為能藉著死亡,毀滅那握有死亡的權勢者-魔鬼,並解救那些因死亡的恐怖,一生當奴隸的 人。其實(人民)都知道,他沒有援助天使,而援助了亞巴郎的後裔。因此,他應當在各方面相似弟兄們,好能在關於天主的事上,成為一個仁慈和忠信的大司祭, 以補贖人民的罪惡。他既然親自經過試探,受了苦,也必能扶助受試探的人。

釋義(吳素賢)

希伯來書的作者強調主耶穌基督以真實的血肉之軀降生,目的在於摧毀魔鬼,讓恐懼死亡的人類完全獲得自由。主基督的救贖對象不是天使,而是相信祂的子民。

因此,主基督以其對天父的忠實,經歷人類的誘惑、考驗、痛苦、死亡,是一位仁慈、忠信的司祭,祂完全代表信仰祂的人,向上主賠補他們一切罪過,使陷於試探中的人,可以完全地相信、依靠祂。


福音:路二22-40

耶 穌的父母親,到了按梅瑟的法律取潔的日期,他們便帶孩子上耶路撒冷去獻給上主,就如上主的法律上所記載的:『凡開胎首生的男性,應祝聖於上主。』並該照上 主法律上所吩咐的,獻上祭物:一對斑鳩或兩隻鶵鴿。那時,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默盎。這人正義虔誠,期待以色列的安慰,而且聖神也在他身上。他曾蒙 聖神啟示:自己在未看見上主的受傅者以前,決見不到死亡他因聖神的感動,進了聖殿;那時,抱著嬰孩耶穌的父母正進來,要按著法律的慣例為衪行禮。西默盎就 雙臂接過衪來,讚美天主說:「主啊!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因為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即你在萬民之前早準備好的:為作啟示異邦的光明,你 百姓以色列的榮耀。」他的父親和母親就驚異他關於耶穌所說的這些話。

西默盎祝福了他們,又向衪的母親瑪利亞說:「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 ─ 至於妳,要有一把利劍刺透妳的心靈 ─ 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

又有一位女先知亞納,是阿協爾支派法奴耳的女兒,已上了年紀。她出閣後,與丈夫同居了七年,以後就守寡,直到八十四歲。她齋戒祈禱,晝夜事奉天主,總不離開聖殿。正在那時刻,她也前來稱謝天主,並向一切希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論這孩子。

他們按著上主的法律,行完了一切,使返回了加里肋亞,他們的本城納匝肋。孩子漸漸長大而強壯,充滿智慧,天主的恩寵常在衪身上。

釋義

按照舊約法律的規定,耶穌的父母親把他帶到聖殿獻給天主,瑪利亞也一樣地遵守了每一位猶太母親應遵守的法律。但是耶穌來到聖殿並非只是為了滿全法律,他自己是聖殿的主(參閱:拉三1)。

年老的先知西默盎認出,嬰孩耶穌就是要帶給以色列人和外邦人救援的默西亞。他的讚美詩歌(路二29-32)就如舊約中「上主僕人」詩歌一般,也含有一個隱晦的預言,預告了耶穌的苦難和光榮。耶穌的來臨對整個人類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關係著一切以色列子民和所有外邦民族的命運。

在此同時,瑪利亞也經驗到,他將伴隨和耶穌一起經歷他的苦難道路,她將西默盎的話,和牧羊人的一樣地「默存於心」。她還需要時間,才能漸漸地瞭解所經歷的這些事的意義,才能發現這些事件影響的幅度。

反省

西默盎和亞納一生等待默西亞。我是否也樂意讓耶穌進入我的生命中?

瑪利亞也需要時間認識天主的旨意,我是否也恒心地閱讀聖言,耐心地等待天主的教導和啟示?


以下內容摘自仁愛聖紐曼天主堂-聖母獻耶稣於聖殿(聖燭節)

2月2日是12月25日之後的第四十天。在這個日期天主教慶祝『聖母獻耶稣於聖殿』。這個節日是(聖燭節)有兩個意義的第一是為了纪念聖母獻baby耶稣於聖殿;另外一方面也是紀念『聖母取潔』。這個節日在主的受苦受難以及復活的奧秘中找到了它完全的實現。耶穌為了拯救我們而犧牲了自己的性命。”為了服從舊約的法律,聖母及若瑟獻耶穌於聖殿。另一個是”主顯節”的慶祝,藉著Simeon 和Anna 的見證,耶穌就是天主子。


2020年教宗三鐘經:宣講耶穌是基督徒的使命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用“行動和驚喜”這兩種不同的態度來描述他們,即:瑪利亞和若瑟前往耶路撒冷;西默盎因聖神的感動進到聖殿;亞納晝夜不停地事奉天主。教宗解釋說,他們四位向我們展示了基督徒的生活需要以“動力”和“隨時待命”前行,即是“讓自己受聖神的引領”去行動。教宗說:“靜止不動不適合基督徒的見證和教會的使命。這個世界需要有行動的基督徒,孜孜不倦地走在生命的道路上,把耶穌的慰藉之言帶給所有人。”



Meditations on the Seven Sorrows of Mary

During Lent, many people walk the Stations of the Cross as a way to draw closer to Christ on the road to Calvary. The 14 Stations begin with Jesus being condemned to death and end with his burial. As the feast day of Our Lady of Sorrows draws near on Sept. 15, we have an opportunity to meditate on the Seven Sorrows of Mary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pths of the suffering she endured in carrying her own cross…….>more ‘And You Yourself a Sword Will Pierce’| 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 (ncregist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