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教宗2024年四旬期文告


教宗四旬期文告:世界在衝突中摸索,但友愛在許多園地得勝

聖座新聞室2月1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2024年四旬期文告,指出今日人類達到“科學、技術、文化和法律的發展所能確保所有人尊嚴”的程度,但若不重新思考生活方式,就會屈服於“奴役”狀態。

(梵蒂岡新聞網)“共同反思生活的方式”,讓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避免在我們心中殘留“對受奴役的莫名懷念”。這是教宗方濟各在今年四旬期文告中表達的思想。這份文告於2月1日發表,主題為“穿越沙漠,天主引領我們走向自由”。正如以色列人在梅瑟的引領下在沙漠中留戀埃及的時日那樣,“今日的天主子民內心”也處在受壓制的羈絆中。

四旬期是恩寵的時期

教宗提到,奴役在我們身上延續的一個標記乃是普遍缺乏希望,因“沒有一塊共同走向的應許之地”而漂泊不定。四旬期提供我們一個開始走向自由旅程的時機,“是恩寵的時期”,正如歐瑟亞先知所說的那樣,在這個時期,荒野成為初愛之地(參閱歐二16-17)。“天主教訓祂的子民,讓他們脫離奴役,經歷從死亡走向生活的過程”。

環顧現實

善度四旬期當走出的第一步,乃是要“環顧現實”。正如天主告訴梅瑟的那樣:“我看見我的百姓所受的痛苦,聽見他們的哀號” (參閱:出三7-8)。教宗指出,“今天,許多受壓迫的弟兄姐妹的哀號也達至天庭。我們要詢問自己:我們也聽到了嗎?”如果我們向冷漠低頭,我們就必須承認“今天我們仍在法老的控制下”。

“這是一種使我們衰竭和麻木的控制。是一種讓我們分裂及奪取我們未來的成長模式。地球、空氣和水被它汙染,人的心靈也被它腐蝕。雖然我們獲自由的行程藉著聖洗已經開始,但在我們心中仍有一種對受奴役的莫名懷念。就好似迷戀於已知事物的安全感,而不顧自由受到損害。”

控制削減夢想的能力

教宗指出,這種控制甚至熄滅了我們對所生活世界進行改變的渴望。當今世界缺乏希望,這必須予以譴責,這是“夢想的障礙”。

“這與以色列人的情況相似,他們在曠野中因懷念受奴役的時日而停頓,這種懷念阻止他們前行。出走是能停下來的: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什麼人類已經達到普世友愛的門檻,科學、技術、文化和法律的發展能確保所有人的尊嚴,他們在不平等和衝突的黑暗中摸索。”

如果這是現實,但能肯定的是,“天主從未厭倦我們”,祂仍願意引領我們邁向自由。教宗強調,“與法老不同的是,天主不要臣民,而要子女”。四旬期是“皈依的時期、獲自由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每個人決定不再做奴隸的意願得以成熟。

權力、金錢和自我的偶像使人停頓

另一個使我們停頓不前的障礙是偶像,它就如法老的聲音在我們當中散布,誘使我們追求一種以“掌握全部權力、受到公認,以及擁有最好的一切”為基礎的生活。

“這是一條老路。我們會如此依戀金錢、某些項目、想法、目標、地位、傳統,甚至一些人。這些非但不能幫助我們前行,反而會使我們停頓不前。它們非但使我們相遇,反而使我們彼此對立。然而,還有一種新人類,那就是弱小和謙卑的子民,他們不屈服於謊言的誘惑。”

在天主和弟兄前停下

教宗在文告中繼續寫道,四旬期要求我們停下來:在天主面前停下來祈禱,像撒瑪黎雅人那樣,在受傷的弟兄面前停下來。祈禱、哀矜和守齋是四旬期邀請我們“開放和空虛自己”的三種形式。在天主面前,我們重新發現彼此是兄弟姐妹,“我們不再是威脅和敵人,而是旅途的同伴。這是天主的夢想,也是我們一旦擺脫奴役後,所要前往的應許之地”。

一起重新思考生活方式

談到教會所處的同道偕行進程,教宗表示,四旬期提醒我們這也是“共同作決定的時期”,透過大大小小的選擇來影響我們所居住的環境。“購物習慣、照料受造界、接納看不見或被輕視的人。我邀請每一個基督徒團體都能這樣做:給自己的信徒提供重新思考生活方式的時刻;花費時間來檢驗自己在當地的臨在,以及為使該地區變得更加美好所作的貢獻”。

為給人類帶來希望去尋找及冒險

最後,教宗交給各基督徒團體一項重大任務,就是透過四旬期皈依的時刻,幫助迷失方向的人類看到“呈現的一種新希望”。教宗表示:“我想對你們說,就如我去年夏天在里斯本會見青年時所說的:’你們要尋找和冒險,尋找和冒險。在這個歷史緊要關頭,挑戰是巨大的,是痛苦的呻吟。我們看到的是斷斷續續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但是,我們要接納思考的風險,知道我們並非處在瀕死的狀態,而是在分娩中;不是終結,而是一個隆重表演的開始。”

鏈接網址:教宗四旬期文告:世界在衝突中摸索,但友愛在許多園地得勝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L2024.pdf (catholic.org.tw)




BIOS選片|《大地蜜語》:活著,是在每一個冬天裡想像春天 | BIOS monthly


《大地蜜語》(Honeyland)


四旬期/教宗2023年四旬期文告/2023年四旬期愛德運動

教宗:在日常生活中成為眾議精神的工匠,脫離平庸和虛榮

教宗方濟各在2023年的四旬期文告中,邀請信眾動身跟隨耶穌,深入瞭解和接納祂的救恩奧跡。他在文告中指出四旬期之旅和同道偕行的關係,我們作為教會,應本著傳統且向新穎事物開放的態度來實現這種關係。教宗的四旬期文告已由聖座於2月17日發表。

(梵蒂岡新聞網)聖座新聞室2月17日舉行記者會,介绍教宗方濟各2023年四旬期文告。文告的標題是,“四旬期的刻苦,同道偕行的旅程”。教宗在文告中敦促眾人在日常生活中成為“眾議精神的工匠”,並警告“不要因為害怕面對現實及每日辛苦、艱難和矛盾而躲藏在不尋常事件和美好經驗構成的宗教情愫中”。

教宗的2023年四旬期文告受到福音中記載的耶穌在山上顯聖容的事跡的啟發。他寫道,“在禮儀年的這個時期,上主帶領我們和祂一起去一個地方。即使每天要盡的責任讓我們不得不停留在平常所在的地方,做著往往是千篇一律甚至令人厭煩的工作,在四旬期,我們獲得邀請與耶穌一起登上一座高山,與天主的神聖子民一起體驗一種特別的刻苦經驗”。

在這有天主恩寵陪伴的刻苦中,我們得以超越對跟隨耶穌所產生的心理抗拒。要做到這一點,教宗告誡說,“我們必須讓自己被祂帶領,脫離平庸和虛榮”,踏上登山的路途,“需要努力、犧牲和專注,就如登山一樣”。

耶穌帶領三位門徒上大博爾山。教宗說,“要跟隨耶穌,眾人一起跟隨祂”。當他們上到高處,三位門徒得到恩寵,目睹了上主的榮耀,看到祂放射出超性的光輝。教宗指出,“任何需要努力以赴的登山活動,在上山時,一定要專注觀看路徑;但是,展現在眼前的美景令我們感到驚嘆,而它的壯麗就是給我們的一種回報。同樣地,同道偕行的進程也常常顯得艱巨,有時令我們感到沮喪”,但一些奇妙事物在等待我們,“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天主的旨意和我們為祂的國度服務的使命”。

在大博爾山上,在耶穌的旁邊,也出現了梅瑟和厄里亞,這兩位是法律和先知的代表。教宗解釋說,“耶穌的新穎就是滿全舊約,且揭示了其中更深的意義。同樣地,同道偕行的旅程根植於教會傳統,同時向新穎事物開放。傳統是人尋求新道路、避免陷於停滯不前和臨時經驗的誘惑的靈感泉源”。

教宗在四旬期文告中提出兩條要遵循的路徑,即“與耶穌一起登上高山、與祂一起達到目標:要聆聽祂”,以及“面對現實及每日的辛苦、艱難和矛盾”。教宗解釋道,耶穌通過教會在禮儀中提供的天主聖言對我們說話,“如果我們無法常常參加彌撒”,也可以在互聯網上閱讀聖言。耶穌也透過最需要者和教會中的弟兄姐妹對我們說話:相互聆聽是“一個同道偕行的教會的風格”。

最後,教宗叮囑我們,“當天主賜予我們一些強烈的共融體驗時,我們也不應以為已抵達終點”。“讓我們下到平地,願我們體驗到恩寵支持我們,在我們團體到日常生活中成為眾議精神的工匠”。

鏈接網址:梵諦岡新聞


教宗方濟各2023年四旬期文告四旬期的刻苦──同道偕行的歷程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瑪竇、馬爾谷和路加三部福音都不約而同地敘述了耶穌顯聖容的故事。從福 音的記載,我們看到耶穌因為門徒對祂不了解所產生的反應。事實上,在更早之前,主耶穌和西滿伯多祿之間,曾經發生嚴厲和強烈的爭執。伯多祿在宣示他承認耶穌是基督、是天主子之後,卻拒絕接受耶穌所作出祂受難和被釘死的宣告。於是,耶穌嚴厲地斥責他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 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瑪十六 23)。接著,「六天以後,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他的兄弟若望,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瑪十七 1)

每年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都會宣讀耶穌顯聖容。在禮儀年的這個期間, 上主帶我們與祂去一個避靜的地方。即使每日要盡的責任讓我們不得不停留在平常所在的地方,以及往往是千篇一律、有時又令人厭煩的日常工作,而在四旬期,我們獲邀陪伴耶穌登上「一座高山」,以天主神聖子民的身分, 體驗一種靈修的特別刻苦經驗。

四旬期的刻苦是一種承諾,這承諾因著天主的恩寵而能持續下去,以克服我 們所缺乏的信德,以及對跟隨耶穌走向十字架所產生的心理抗拒。這正是必須如同伯多祿及其他門徒一樣,應該做的事。為加深我們對主耶穌的認識, 為充分了解並接納祂救恩的奧祕──那是在愛的激發下,完全獻出自己而完成的──我們必須讓自己被祂帶領,脫離平庸和虛榮。我們必須起程,踏上登山的路途,需要努力、犧牲和專注。這些必要條件,在同道偕行的歷程 上,也很重要,我們作為信友,必須致力投身其中。四旬期的刻苦與同道偕行的經驗,我們若反省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必獲益匪淺。

耶穌挑選了三位門徒,上大博爾山作「退省」,要他們作為這獨一無二事件的證人。耶穌不想要這個恩寵的經驗是祂個人獨有的,而是要與其他人分 享,就如我們整個人生的信仰,是一個要與人分享的經驗。跟隨耶穌,是大 家一起跟隨祂的。在人生的歲月裡,我們身在旅途中的教會,也一起經歷禮儀年,與那些天主安排在四旬期,作為我們旅途的同伴們,一起同行。一如耶穌與門徒們同登大博爾山,同樣地,我們可以說,我們的四旬期之旅也是 一趟「同道偕行」,因為我們在同一道路上一起前行,大家都是同一位師主的門徒。既然我們知道耶穌本身就是道路,因此,教會要更深入、更完全 地進入救主基督的奧祕,唯有在禮儀上,以及在同道偕行歷程中,僅此而已。

於是,我們登上巔峰。福音敘述「耶穌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祂的面貌發光 有如太陽,祂的衣服潔白如光」(瑪十七 2)。這是「最高峰」,是此趟旅 程的終點。當他們上到最高處,與耶穌一起站在高山上時,三位門徒得到這 恩寵,目睹了上主的榮耀,看到祂放射出超性的燦爛光輝。那光不是來自外面,而是由祂自身發射出來的。這神性的美,比起門徒們為登上大博爾山要作的努力,無論有多大,都是無可比擬的。在走艱難的山路時,我們一定要 專注觀看路徑;然而,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美景,令我們驚異,而它的壯麗就是給我們的一種回報。同樣地,同道偕行的過程,或許備極艱辛,有時令我們感到沮喪。然而,在最後等著我們的,一定會是美好奇妙的,能夠幫助我們更了解天主的旨意,以及我們的使命──為祂的國度服務。

隨著耶穌的顯現聖容,又因為梅瑟和厄里亞的顯現,門徒們在大博爾山上的體驗變得更加豐富,這兩位分別象徵法律和先知(參閱:瑪十七 3)。基督的新穎,就是滿全舊約和天主所作的許諾:基督的新穎,與天主的歷史和祂子民的歷史,是不可分的,並且透露了其中更深的意義。同樣地,同道偕行的歷程也是扎根於教會傳統,並向新穎保持開放。「傳統」是尋求新路程的靈感泉源,也能使人避免陷於裹足不前、隨時花樣百出的誘惑。

四旬期的刻苦和同道偕行的歷程,都以轉變個人及教會為目標。在這兩種情況中,其變化都以耶穌的顯聖容為模式,也因著逾越奧蹟的恩寵而進行。今年,為了讓這轉變在我們身上成為事實,我願提出兩條要遵循的「路徑」, 與耶穌一起登上高山,以達到目標:

第一條路徑,指的是當門徒們在大博爾山上,默觀轉變了聖容的耶穌時,天父給他們的訓令。雲彩中有個聲音說:「你們要聽從祂!」(瑪十七 5)。 因此,第一個指示很清楚:我們必須聽從耶穌。四旬期是一段恩寵的時期, 使我們能聽祂對我們說話。祂如何對我們說話呢?首先,是祂透過教會禮儀 所提供的天主聖言對我們說話。我們不應讓聖言落在耳後;如果我們無法常常參與彌撒,就要每天誦讀當天的讀經,亦可藉由網際網路閱讀。除了聖經 以外,天主也透過我們的弟兄姊妹對我們說話,尤其是透過有需要的弟兄姊 妹的面孔,以及在他們的遭遇中,對我們說話。我願意另加一點,在同道偕行的歷程中是相當重要的:聆聽基督,往往是藉著聆聽教會內弟兄姊妹時發生的。在某些層面上,這種互相聆聽,是首要目標,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 共議性的教會永遠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風格。

門徒們一聽到天父的聲音,就「俯伏在地,非常害怕。耶穌遂前來,撫摩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一看,任誰都不見了,只有耶穌獨自 一人」(瑪十七 6~8)。這是今年四旬期的第二個指示:不要因為害怕面對現實及每天的辛苦、艱難和衝突,而利用特殊事件及富於感性的宗教經驗作 為避難所。耶穌顯示給門徒的光,是祂光榮復活的預兆,而我們若「只追隨 祂」,就必須往那方向前進。四旬期指向復活節:耶穌的「避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要預備我們,在信望愛中體驗祂的苦難與十字架,最後要抵達復活。在同道偕行的途徑上,也是如此,當天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獲得某種強烈的共融體驗時,我們也不應以為已抵達終點。到了那一時刻,上主也會一再對我們說:「起來,不要害怕!」讓我們下到平地,願我們體驗到的恩寵支持我們,好能在團體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共議精神的工匠」。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今年的四旬期,願聖神激勵並支持我們與耶穌一起上 山,好使我們也能體驗到祂神聖的光輝,而能堅定信仰,在與耶穌──上主 子民的光榮和萬民的真光──同行的道路上,堅毅不撓。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3 年 1 月 25 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日

(臺灣明愛會 恭譯)

鏈接網址: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下載PDF文件檔


歷任教宗關於守齋的教導

在四旬期的靈性旅程中,為能真正活出懺悔補贖的真精神,讓我們聆聽歷任教宗關於守齋的教導。

(梵蒂岡新聞網) 從聖灰禮儀星期三開始的四旬期懺悔補贖的靈性之旅有三個基本要素:祈禱、守齋和行哀矜。特別是守齋,不應該只從形式的層面來理解。正如教宗方濟各多次提醒我們的,如果我們效法善心撒瑪黎雅人的表樣,那就真的很有意義。如果你度一種簡單樸實的生活方式,過著“不浪費、不丟棄的生活”,就有其價值。

何為上主需要的守齋?

四旬期是守齋和懺悔的特定時期。但何為天主需要的守齋呢?教宗方濟各於 2018年2月16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晨禱默想中回答了這個問題:這不僅僅是一個“選擇食物”的問題,而是該度“謙遜”的生活“始終如一”地承認並改正自己的罪過。這來自聖經的教導:“低頭如同蘆葦”,即“謙卑自己”,反省自己的罪過。教宗強調,這是“上主想要的守齋:即,真實、言行一致”。

守齋的價值是什麼?

我們可以問一問自己,禁止我們食用一些對我們的身體有益和有好處的東西,對我們基督徒究竟有何價值和意義。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09年四旬期的文告中回顧了聖經和基督徒傳統的教導:“為躲避罪過和引人犯罪的一切,守齋是一種重要的幫助。為了這緣故,在救恩史中,多次出現要人守齋的邀請。事實上,聖經一開始,即出現上主命令人不可食禁果。由於我們都承受著罪惡和罪惡的後果的重壓,因此,守齋成為一個使我們恢復與天主的友誼的工具。”根據新約的教導,本篤十六世強調真正的守齋是指吃那“真正的食糧”,就是承行父的旨意(參閱:若四34)。

守齋代表著什麼?

因此,在四旬期靈性之旅中,守齋並不是簡單地禁戒食物。事實上,它代表了“一個複雜而深刻的現實”。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79 年 3 月 21 日在聖伯多祿廣場對青年人講話時強調了這一點:“守齋是一個像徵,它是一個標誌,是一種嚴肅而振奮的呼召去接受或做出棄捨。棄捨‘自我’,即放棄太多的奇思妙想或不健康的願望;棄捨自己的惡習、暴躁的衝動和不正當的慾望”。守齋意味著限制許多慾望,好能有充分的自製力,學會調整自己的感情衝動,培養向善的決心意志”。若望保祿二世進一步指出,守齋意味著“捨棄自己的某些東西,以滿足兄弟的需要,從而成為善行與仁愛的操練”。

更好的守齋是什麼?

四旬期是捨棄與懺悔的時期,但也是“共融和團結的時刻”。教宗保祿六世在他1973年的四旬期文告中強調了這一點,邀請我們聆聽先知依撒意亞的敦促:“這不是我所喜歡的齋戒嗎?(…)將食糧分給飢餓的人,將無地容身的貧窮人領到自己的屋裡,見到赤身露體的人給他衣穿,不要避開你的骨肉”(參閱:依五十八6-7)。教宗指出,這些敦促反映出當代人類的關切,因此每個人“真實地參與所有人的苦難和貧困”。

最後,回顧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教導,他在1963年四旬期開始之際的廣播文告中指出,教會“不是引領她的子女進行簡單的外在操練,而是根據先知們古老的教導,為了弟兄姐妹們的益處而致力於愛與慷慨的行動”。

鏈接網址: 梵諦岡新聞


2023年四旬期愛德運動導覽頁

共同邁進 Together We    (2021-2024)

今年愛德運動的主題為「共同邁進」,今天付諸行動,就有更美好的明天,此主題與教宗所倡導的「同道偕行」有異曲同功之妙。「共同邁進」主要源於教宗方濟各的兩份通諭:2015年6月發表的《願祢受讚頌——照顧我們共同的家園》及2020年10月發表的《眾位弟兄——論兄弟情誼與人際友愛》。當前社會嚴重的問題莫過於氣候變遷造成的重大災難,造成了眾多的災民、和流離失所的移民,以及為私利而引起的戰爭造成更多的家破人亡及難民。

佳片推薦
佳片推薦
佳片推薦
佳片推薦
佳片推薦
2023四旬期祈禱

教宗本篤十六世已於去年(2022年)12月31日逝世,為追念他,也紀念他的服務,讓我們再次地分享他2009年四旬期文告:

  在這個作為加強靈修鍛練的一個歷程,四旬期開始之際,教會的禮儀,再次向我們建議三種聖經和基督徒傳統,且都非常熟識的補贖行為 — 祈禱、行哀矜(施捨)、守齋(禁食) — 好讓我們善度復活節,並藉此體驗天主的能力,這能力在復活前夕的禮儀中,我們將會聽到有這樣的描述:「擊敗邪惡,洗滌罪過,恢復罪人的純潔和憂苦者的喜樂,消除仇恨,折服有權勢者的頑梗,促進和睦與和平」(「復活節宣報」)。每年四旬期我都會向你們發出一個文告,今年的四旬期,我想特別反省守齋的價值和意義。事實上,四旬期使人想起,主在開始其公開傳教使命之前,曾在曠野裡禁食了四十天。我們在福音中讀到:「耶穌被聖神領往曠野,為受魔鬼的試探。祂四十天四十夜禁食,後來就餓了」(瑪4:1-2)。一如梅瑟在接受刻有法律的石版之前,曾經禁食(參閱出34:28),又如厄里亞在前往曷勒布山上見天主前,曾經禁食(參閱列上19:8),耶穌也以祈禱和禁食,來預備自己接受那交給祂的使命,這使命以和魔鬼的一場硬仗為開始。

  我們可以問一問自己,禁止我們食用一些對我們的身體有益和有好處的東西,對我們基督徒究竟有何價值和意義。聖經和整個基督徒傳統都教導,為躲避罪過和引人犯罪的一切,守齋是一種重要的幫助。

  ……

  今日,在這個講究追求物質舒適的文化的年代,守齋已失去部份靈修意義,變成一種有助於保護自己身體的治療法。守齋當然對身體有裨益,然而對信友來說,最重要的,守齋是用來醫治所有妨礙他們承行天主的旨意的事的一種「治療法」。天主的僕人保祿六世,在他於1966 年發表的《你們悔改罷》這宗座憲令中,就已注意到,有需要將守齋引入每一個基督徒被召叫「不再為自己生活,而要為愛自己、為自己捨棄性命的那一位而生活,並…為其他弟兄而生活」,這生活方式中(參閱第1 章)。四旬期是個好機會,恢復以上的宗座憲令的法則,從而讓我們理解這個古老悔罪方式的真正和恆久的意義。守齋可以幫助我們克制我們的自私心,和開放我們的心愛天主和愛近人,新法律中第一條和最重要的誡命,也是整部福音的綱領(參閱瑪22:34-40) 。

  ……

  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大家清楚可見的,正如天主的僕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寫,守齋的最終目標,是幫助我們每一個人,將自己作為一份完整的禮物送給天主(參閱《真理的光輝》通諭第21號)。因此,願每一個家庭及每個基督徒團體都能善度四旬期,遠離一切能轉移心神的事物,對那些能滋養靈魂的,則予以加強,並向對天主和對近人的愛開放我們的靈魂。我也特別想到要更勤於祈禱、作「神聖誦讀」、領受修和聖事,和積極參與感恩祭,特別是主日的彌撒聖祭。讓我們懷著這樣的內心準備,進入四旬期的悔罪氛圍。願至聖童貞聖母瑪利亞「吾樂之緣」,在我們努力使自己的心擺脫罪惡的奴役這事上支持我們,好讓這顆心越來越成為「天主的生活的居所」。懷著這祝願的同時,我保證會為你們祈禱,好使每一個信友和每一個教會團體,都能從四旬期之旅獲得益處,並在此誠心給大家頒賜宗座降福。


延伸閱讀:


四旬期簡介

四旬期-復活節前四十日的準備期

四旬期禮儀注意事項

天主教資訊-四旬期

有關四旬期的講道-聖施禮華在四旬期內講了三篇講道-主業團

關於四旬期內守大小齋的規則,可參閱:守大小齋的意義及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