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治癒受傷的人類和大地,基督徒與佛教徒的七個共同行動
本屆座談會的主題是「慈悲(Karunā)與純愛(Agape)交談,為治癒受傷的人類和大地」。聲明寫道:「作為佛教徒和基督徒,我們將佛祖和耶穌視為偉大的治癒者。」貪婪和罪分別是佛祖和耶穌所認為的苦難之源。二者均提出「愛與憐憫是驅散人心和世界黑暗的良藥」。佛教和基督宗教「千年來都採取了憐憫之道來應對人生的磨難」。
Read more本屆座談會的主題是「慈悲(Karunā)與純愛(Agape)交談,為治癒受傷的人類和大地」。聲明寫道:「作為佛教徒和基督徒,我們將佛祖和耶穌視為偉大的治癒者。」貪婪和罪分別是佛祖和耶穌所認為的苦難之源。二者均提出「愛與憐憫是驅散人心和世界黑暗的良藥」。佛教和基督宗教「千年來都採取了憐憫之道來應對人生的磨難」。
Read more梵蒂岡博物館藝術贊助人基金會於1983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紐約誕生,如今遍布美國多個州,以及世界上超過九個國家,包括歐洲和亞洲。
教宗認為,梵蒂岡博物館藝術贊助人基金會40年酷愛藝術的歷史提醒一種集體的責任感,即每一代人都應守護“託付給我們的極珍貴的遺產”。除了40年來完成的重大修復工程外,如拉斐爾廳的壁畫、地圖畫廊、保祿小堂、燭台畫廊或者松果庭院,教宗特別提到最近幾年在疫情封城時期所進行的工作。
Read more“只有‘走出去’的神學才能適應一個同道偕行、傳教及‘走出去’的教會,才能先知性地闡釋現時”,依照啟示認出“未來的新路程”。根據這個願景,教宗方濟各11月1日頒布《促進神學》(Ad theologiam promovendam)手諭,藉以修訂宗座神學研究院的章程。宗座神學研究院由教宗克雷孟十一世(Clemente XI)於1718年4月23日成立,其宗旨是“提供一種為教會和世界服務的神學”。
Read more為慶祝被封為教會聖師的加爾默羅聖女小德蘭誕辰150週年,意大利克雷莫納舉辦了一系列藝術和靈修相結合的活動,以彰顯這位儘管早逝卻在天主教歷史上留下卓越貢獻的聖女。她於1897年去世,年僅24歲,儘管沒有接受過學術研究培育,但因她著作的深度、思想的新穎性和世界性的影響力(她的作品被翻譯成60種語言)而贏得了教會聖師的稱號。
Read more圖片:教宗與難民握手
第109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文告主題「自由選擇遷徙或留下」,任何一個移民,不論其身份,都擁有一個他幾乎從未考慮過的權利,即不移民的權利。他有權利不離鄉背井、不遠離故土、不離開自己的團體。
Read more今年9月1日將舉行為照料受造界祈禱日,主題為“願正義與和平像川流不息的江河”。
內心皈依。教宗表明:“這是聖若望保祿二世敦促我們進行的 ‘生態皈依’,即更新我們與受造界的關係,使我們不再將其視為理應利用的對象,而是將其視為造物主的神聖恩典而加以守護。那麼,我們就應意識到,這個整體觀念要求我們以四種方式來實踐對生態的尊重:敬畏天主、尊重我們今天和明天的同類、尊重整個自然界,以及尊重我們自己。”
Read morePilgrims carry the World Youth Day Cross (AFP or licensors)
世界青年節由若望保祿二世於1985年創立,從那時起,這項活動成了世界各地數百萬人相遇和分享的時刻。
參加世青節是「一件美好的事」,青年們為將要展開的活動翹首以待。教宗鼓勵青年「懷著熱情準備自己,抱持希望,因為在世青節這樣的活動上,人會成長許多」。青年或許還不明白,但是他們可以期待在遇見那些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秉持共同價值觀的人們,並且與他們建立友誼時,將會發現許多美好的新事物。
Read more塔格萊樞機 (@vaticannews)
利瑪竇在他稱之為「另一個世界中國」中推動著其見證基督的使命時,還教會他的這些新的兄弟,即中國兄弟們使用星盤,或為他們製作地球儀。今天,中國天主教徒和全世界天主教徒一樣,都蒙召展示出,那些與耶穌為伴的人只想帶來美好的東西,並與大家分享。那些有益於和平的東西,也讓人的內心充滿喜樂。
Read more世界天主教婦女組織聯盟主席瑪利亞·利亞·澤維諾在《隱形女性》的拍攝現場
世界天主教女性組織聯盟認為,為了“提高對非洲女性因性別暴力而遭受苦難的關注”,最好的方法是現場製作一部影片。“而藝術是我們向另一個現實開放的最簡單的方式,讓我們意識到正在發生的事情、情況、經驗和遭受暴力的婦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