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相信耶穌不是憑信念,而是因為祂改變我們的心/1月25日 聖保祿宗徒歸化

圖片來源:File:Conversion of Saint Paul – Cerasi Chapel – Santa Maria del Popolo – Rome 2015.jpg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教宗方濟各在當天的公開接見活動要理講授中,論述了聖保祿和他對福音的熱忱。教宗表明,對基督徒而言,皈依意味著經歷保祿‘跌倒和重生’同樣的路程,這是他投身於使徒工作的起因。

(梵蒂岡新聞網)有些人“作出了何謂熱愛福音的模範見證”,其中首要的一位乃是保祿宗徒。教宗方濟各3月29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關於使徒熱情的要理講授中論述了這個主題,並在下週三的同樣機會上繼續有關的省思。

“那時,猶太境內屬於基督的各教會,都沒有見過我的面;只是聽說過:‘那曾經迫害我們的,如今卻傳揚他曾經想消滅的信仰了。’他們就為了我而光榮天主。”(迦一22-24)

教宗方濟各依照接見活動開始時誦讀的上述《迦拉達書》的段落,強調保祿對福音的熱忱是在“他的皈依後出現的”,這種激情取代了“他過去對猶太教的熱衷”。因此,他從對法律的熱衷轉變為對福音的熱忱、從想要摧毀教會轉為決意建設她。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教宗給出了答案。他說:“在保祿的情況中,促使他轉變的不是一種單純的思想或一種信念:是相遇,是與復活的上主的相遇,你們不要忘記,那改變一個生命的是與上主的相遇,對掃祿而言,與復活的上主的相遇改變了他全部的生命。”

教宗指出,上主沒有消除我們的人性、我們的人格特徵,但讓我們整個的生命發生了轉變。正如保祿自己所言,“誰若在基督內,他就是一個新受造物”(格後五17)。教宗又加上一句說:“與耶穌基督的相遇使你從內部轉變,使你成為另一個人。”因此,“成為基督徒不是一種裝飾”,“真正的轉變是在內心”。這正是在保祿宗徒身上所發生的事。

“對福音的熱忱並非理解或作學問的問題,你可以研讀你想學的全部神學,你可研讀聖經,所有這一切,以及成為無神論者或世俗人,這些都不是作學問的問題;在歷史上曾有許多無神論神學家,問題不在於此!作學問是有用的,但不促生新的恩寵生活;皈依則意味著經歷掃祿或保祿‘跌倒和重生’的同樣路程,這是使他洗心革面、投身於使徒工作的起因。

教宗邀請信友們注視自己的生活,捫心自問耶穌真的進入自己的生命中了嗎?進入自稱為基督徒的人的生命中了嗎?事實上,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即一個人努力遵循基督和教會的教導,但並沒有與基督建立一種真正的關係。

“這種事經常發生,我不說是一種沒有耶穌的基督信仰,但所信奉的是一個抽象的耶穌。不能如此!就如耶穌進入你的生命、進入保祿的生命那樣,耶穌一進入就改變了一切。我經常聽到對人的評論:‘看看那個人,以前不怎麼樣,現在則是個好人。誰改變了他?是耶穌,他找到了耶穌。’”

教宗繼而問道,“你作為基督徒的生命有轉變嗎?”“如果耶穌沒有進入你的生命,這生命就沒有改變。你可能只是個徒有其表的基督徒。不能這樣,耶穌必須進入,這使你轉變,這就是在保祿身上發生的事”。

此外,保祿在皈依前認為自己“在天主前是義人”,感到“領受了迫害的權力”,甚至屠殺的權力。當他意識到自己是個“褻瀆者和施暴者”時,就成了能夠愛的人。教宗提醒信友們,這段路程不是得救的自負心情,不是感到自己心安理得。有這種感覺的人,可能說自己是“一個優雅的天主教徒”,但優雅的天主教徒並非聖化的天主教徒。

“真正的天主教徒、真正的基督徒是在內心迎接耶穌的人,耶穌轉變你的心。今天我向你們眾人提出這個問題:耶穌對我意味著什麼?我讓祂進入我心中,還是伸手在可觸及到的地方迎接祂,卻不讓祂進入更深處?我讓祂轉變我嗎?或是把耶穌只當作一種理念、一種向前進的神學。當一個人找到耶穌後就感到有一股熱火,就如保祿那樣,必須宣講耶穌、必須談論耶穌、必須幫助別人、必須行善,這正是激情。”

教宗最後表示,誰把耶穌當作理念,就停留在“基督信仰神學家”的層面,這對得救恩沒有益處。“願上主幫助我們找到耶穌、與耶穌相遇;願耶穌從內部轉變我們的生命,幫助我們去幫助別人”。

鏈接網址:教宗公開接見:相信耶穌不是憑信念,而是因為祂改變我們的心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卡拉瓦喬畫筆下的《聖保祿皈依》

在一年一度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活動的機會上,意大利藝術史學家帕帕教授給我們講解了意大利著名畫家卡拉瓦喬創作的兩幅同一題材的油畫作品《聖保祿的皈依》。卡拉瓦喬以傑出的繪畫藝術作品生動地講述福音的史實。

(梵蒂岡新聞網)“當我前行臨近大馬士革時,約在中午,忽然天上有一道大光,環射到我身上,我便跌倒在地上,聽見有聲音向我說,‘掃祿,掃祿!你為什麽迫害我?’。(參閲宗二十二6-7)”這是《新約宗徒大事錄》記載聖保祿皈依基督的史實。意大利著名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於1600年至1601年間創作的油畫《聖保祿的皈依》將這段史實忠實地重現在我們眼前。這幅畫完成了宗教藝術為傳播天主聖言服務的使命。

“卡拉瓦喬不是革命家,他並沒有顛覆宗教藝術,而是發展出一個革新的宗教藝術系統。”意大利畫家、藝術史學家帕帕(Rodolfo Papa)解釋說,講述聖經中的事件是卡拉瓦喬作畫的模式,他在遵循傳統的同時展現出了他的風格:“光影關係(明暗對照法)”。

這幅陳列在羅馬人民聖母聖殿(Santa Maria del Popolo)切拉西(Cappella Cerasi)小堂中的《聖保祿的皈依》是卡拉瓦喬精心創作的傑作。事實上,這是他創作同一題材的第一幅作品被拒後,創作的第二幅。帕帕教授解釋,在那個時代人們認為卡拉瓦喬的第一個作品有“一個神學錯誤”。在作品中卡拉瓦喬描述了耶穌與掃祿的對話,保祿跌倒在馬下。在畫面中,耶穌折斷一枝楊樹枝條;一名士兵用盾牌保護自己,並舉起長矛。這是一個打鬥的場面,在這場戰鬥中,人似乎屈服了。由此引發出一個自由意志的課題:即,掃祿是自由地還是被迫地面對召喚?在當時天主教改革時期的大環境背景下,需要正確並直接了當地理解天主的恩寵與人的自由意志,因此,卡拉瓦喬決定重新創作一幅同一題材的油畫作品。

這第二個作品描述的是,掃祿回應了召叫。畫中,跌倒在地上的保祿用閉著的雙眼注視,他伸開雙臂,擁抱我們看不見的“那一位”。畫上沒有耶穌的形象,而是用明亮的光來代表他。那將要作外邦人宗徒的保祿跌倒在馬蹄下,暗示著他的虛榮已經一敗塗地。保祿被畫成一個當時的新貴,小個子,穿著羅馬士兵的服裝。事實上,他的皈依正是發生在他一心想捕捉皈依基督宗教猶太人的時候。從那時起,他決定跟隨耶穌,基督將成為他的領路人。

在西方繪畫傳統中,從喬托到佛拉芒人繪畫,從達芬奇到体香的繪畫作品中都將光明表現為天主之子。光影對比藝術大師卡拉瓦喬成功的利用這個繪畫藝術效果令整幅畫洋溢著復活主臨在的氣氛。

網路鏈結:卡拉瓦喬畫筆下的《聖保祿皈依》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2021 January 27, 15:11


聖保祿宗徒歸化-台北聖道明傳道中心

延伸閱讀

1月25日 聖保祿宗徒歸化(The Conversion of St. Paul) — www.ccreadbible.org

聖保祿宗徒的歸化 1月25日 (bibleclaret.org)

神學論集065 (hsscol.org.hk)

Microsoft Word – 聖保祿宗徒背景、歸化、傳教及殉道(p.1-64)_2.5 MB.doc (biblicalh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