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世界病人日文告-「人單獨不好。」

讓我們牢記生命的真諦: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有人接納我們;我們為 愛而生,並且蒙召去和他人共融,建立兄弟情誼。兄弟情誼這生命的層面, 特別在患病和脆弱的時候支撐著我們,是為了要治癒我們的社會疾病必須採 用的第一種療法。

對於你們患病的人,無論是急性的,還是慢性的,我想說:「不要為你們對 親密和溫柔的渴望而感到羞愧!不需要隱瞞,也絕對不要認為自己是別人的 負擔。病患的狀況敦促我們所有的人停下來,遠離忙碌的生活節奏,重新發 現自己。」

Read more

教宗方濟各:和平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教宗方濟各元月8日在梵蒂岡接見各國駐聖座外交使團大家庭時以這番話表達了他的歡迎。同時,教宗也感謝各國大使滋養聖座與各自國家的良好關係。

教宗表示,和平首先是天主的恩典,因為是祂留給我們平安、賜給我們和平。「然而,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Read more

基督徒合一

「如果以這份經驗的友愛分享為基礎,我相信,我們過去因錯誤和誤解、罪過和刻板印象而受傷的歷史,會逐漸地獲得醫治。」

基督徒團體之間的直接聯繫對教會有益,有助於東正教徒、古東方正教會信徒和天主教徒尋求對話及友誼,克服仍存在的障礙。教宗方濟各元月12日接見了天主教與東正教和古東方正教會文化合作委員會的學生,強調了這點。

Read more

教宗影片-2024年1月祈禱意向:請為教會內多樣性的恩典祈禱

從最初,天主就將聖神的禮物傾注於教會,使教會因著聖神的禮物而能生氣蓬勃並結實纍纍。在教理中,我們自問:神恩究竟是什麼?我們如何分辨並接受它?而最重要的是:在教會中存在如此多樣、不同的神恩,是否應被正向看待?視為好事,還是麻煩?

在基督宗教的觀點中,神恩不僅是個人特質,不僅是天生所具有的素質:神恩更是一個恩典,是天主透過聖神所賜予的禮物。這是賜給某人的禮物,不是因為某人比較好,或更值得獲賜這份禮物:天主之所以給他這份禮物,是因為藉由祂自由給予的愛,祂可以讓他服務整個群體,造福眾人。

是同一位聖神賜予了多樣不同的神恩,為使教會團結在一起,是同一位聖神。因此,在這多樣不同的神恩面前,我們的心必須喜樂,必須這樣想:「這是多麼美好的事!這麼多不同的禮物,因為我們都是天主的子女,以獨特的方式被愛。」這些禮物絕不能成為嫉妒、分裂和猜忌的理由!

Read more

梵蒂岡博物館藝術贊助人基金會

梵蒂岡博物館藝術贊助人基金會於1983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紐約誕生,如今遍布美國多個州,以及世界上超過九個國家,包括歐洲和亞洲。

教宗認為,梵蒂岡博物館藝術贊助人基金會40年酷愛藝術的歷史提醒一種集體的責任感,即每一代人都應守護“託付給我們的極珍貴的遺產”。除了40年來完成的重大修復工程外,如拉斐爾廳的壁畫、地圖畫廊、保祿小堂、燭台畫廊或者松果庭院,教宗特別提到最近幾年在疫情封城時期所進行的工作。

Read more

教宗主持追思彌撒:天主喜愛謙卑,教宗、樞機和主教必須服務

為近一年去世的本篤十六世及樞機和主教的追思彌撒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由教宗方濟各主持。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了憐憫和謙卑,指出卑微的人讓我們懂得“微小極受上主喜愛,是通往天國的道路”。

教宗指出,本篤十六世多次提醒我們,“信仰首先不是需要理解的一個觀念或需要奉行的一種道德,信仰是需要遇到的一個人,耶穌基督”。

當天的福音敘述耶穌使納因城寡婦的獨子復活的事蹟(參閱:路七11-17)。看到一個送葬的隊伍,死者是“他母親的獨生子”,耶穌就“動了憐憫的心”。教宗省思這個場景,提到本篤十六世的首道通諭《天主是愛》中的一句話:“耶穌的綱要,就是擁有‘一顆可以看到的心’。”(31號b)

Read more

教宗方濟各2023年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停止打擊受造界

今年9月1日將舉行為照料受造界祈禱日,主題為“願正義與和平像川流不息的江河”。

內心皈依。教宗表明:“這是聖若望保祿二世敦促我們進行的 ‘生態皈依’,即更新我們與受造界的關係,使我們不再將其視為理應利用的對象,而是將其視為造物主的神聖恩典而加以守護。那麼,我們就應意識到,這個整體觀念要求我們以四種方式來實踐對生態的尊重:敬畏天主、尊重我們今天和明天的同類、尊重整個自然界,以及尊重我們自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