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旬期-梵諦岡

2月14日~2月21日


從外表欣賞到沉思
梵蒂岡博物館教學活動辦公室負責人愛德華茲(Emanuela Edwards)修女向本新聞網解釋說,“藝術能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媒介,提醒我們耶穌一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復活奧蹟。偉大的傑作幫助我們重溫上主的苦難和復活事件,因為作品之美引導我們從外表的欣賞轉向對眼前天主大愛的事實的具體沉思”。

藝術與祈禱
觀察早期基督徒石棺大理石上的浮雕,我們會立即意識到藝術如何能為祈禱創造有利的條件。例如那令人感到震驚的是沒有十字苦像的圖像。愛德華茲修女立即闡明其中的原因,說:“早期基督徒使用《舊約》中類似的圖像來表達主的死亡和復活,例如達尼爾先知在獅子洞中或約納的故事,因為他們認為用十字苦像來描述有些過於強烈。

復活的希望
在“復活”石棺中,基督的復活以沒有基督圖案的十字架象徵性地呈現出來,表明祂已戰勝了死亡”。在這一偉大奧蹟面前,人類的無助則描繪成士兵的睡眠。愛德華茲修女補充說:“早期基督徒深信上主已經復活,這個圖像表達了他們的信念,即有朝一日他們也將與基督一同復活,正如聖保祿在《羅馬書》中所說的那樣。如今,這個大石棺是我們省思復活希望的一個途徑。”

一個新生命
從象徵性的力量到道成肉身的現實主義。參觀路線進入梵蒂岡博物館的美術館,在卡拉瓦喬的《卸耶穌聖屍》畫面前停下,尼苛德摩凝視的目光和有立體感的墓碑,讓我們看到這位大師筆下描繪的已無生命氣息的基督的遺體,彷彿參與到這場悲劇中。愛德華茲修女邀請我們抓住在膚淺的參觀中被忽略的那些細節。這些細節蘊含豐富的意義:“在畫面的最低處出現了希望的跡象,一株植物煥發了生機,象徵一個新生命,以及基督即將戰勝死亡。”……> more 與梵蒂岡博物館在希望的標記下共度四旬期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坎塔拉梅薩樞機在2月20日發布的第二個默想視頻中強調:「福音裡,耶穌的話語『濃郁』至極。我們從中取一滴來品嚐。今天的『一滴』是耶穌對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的瑪爾大說的話:『瑪爾大、瑪爾大:需要的唯有一件。』(路十42)這句話現在是對我們每一個人說的。需要的唯有一件!如果你擁有這唯一的一件,你就有了全部,即使你其它什麼也沒有;要是你沒有這唯一的一件,就算整個世界都是你的,你還是一無所有!這唯一需要的一件是什麼,我想要用19世紀一名偉大的宗教哲學家索倫・克爾凱郭爾(Soeren Kierkegaard)的話來告訴你,免得大家以為只有我們這些講道神師才這樣相信。他說:『人們常說浪費生命。然而,浪費掉的只有那個虛度光陰的人的生命,他被生活的歡樂和擔憂所蒙蔽,從未意識到存在著一位天主,而且他,恰恰就是他,就在這位天主前。』(克爾凱郭爾,《致死的疾病》)唯一需要的一件是什麼,耶穌親自用兩個比喻來說明。它是藏在地裡的寶貝,值得為它賣掉一切;它是寶貴的珍珠,為了擁有它,拋棄世上所有珍珠也是合算的(瑪十三44-45)。需要的唯一一件是天主的國度,也就是天主!」……> more 坎塔拉梅薩樞機第二個避靜省思視頻:需要的唯有一件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耶穌謙抑自下,擔負著我們的弱小卑微。只要我們肯放下自己,步武耶穌,天主不會輕看痛悔和謙卑的赤心,必要憐憫我們……> more 每日讀經(2月21日 四旬期第一週星期三)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樞機當天的省思專注於耶穌的一個提問,即:「你們找什麼?」接著,門徒們答道:「師傅,祢住在哪裡?」耶穌說:「你們來看看吧!」(若一38-39)

樞機解釋道:「此時我們只關心耶穌的提問:『你們找什麼?』弟兄姊妹,你們可曾問過自己這個問題:『我在生命中找什麼?』假如你一時半刻找不到答案,那麼我給你個建議。你去尋找人人都找的:幸福!早在弗洛伊德之前,聖奧斯定就明白了這點,說:「我們所有人都渴望幸福!」然而,與弗洛伊德不同,聖奧斯定也給出了這普遍『內驅力』的理由:『祢為了祢自己而造了我們。』他在《懺悔錄》的開頭對天主這麼說。『除非憩息在祢內,我們的心靈將不得安寧。』請省察自我,弟兄姊妹,你會發現,你的許多悲傷和不安恰好在這裡找到解釋,也就是你曾在滿是裂痕的蓄水池、而非在天主的活水泉源那裡找水(參閱:耶二13)。……> more 坎塔拉梅薩樞機每日避靜省思發表於社交平台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四旬期的『出谷』有助於我們擺脫奴役狀態。……> more 畫家帕羅塔以教宗四旬期文告為靈感創作:擺脫仇恨和恐懼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另一方面,在天主召喚我們履行的使命中,我們常會感到自身的不足,真實地體會到使命既是邀請,也是挑戰。

耶穌教導的「天主經」,是這張力的答案,天主並沒有要求我們在挑戰中完全忘記自身的價值,或要我們謙遜到輕視自己的地步,卻要我們首先記得自己是義子義女的身分,滿懷信心地向天父呼求,並在祈禱中辨別自己的使命。每一個使命最終都是為了活出天主的國;這國不可能只是一個概念,仍然需要在具體的關係中實現。所以我們需要為自己求聖德,並兼善他人。 ……> more 每日讀經(2月20日 四旬期第一週星期二)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惡習、混亂的情慾、貪求財富、圖謀名聲、愛出風頭:教宗方濟各在今年四旬期的首次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叮囑眾人警惕這些引誘人心、吞食自由的一切,敦促信眾進入精神上的曠野,為天主和天使的聲音騰出空間……要當心許多撕裂心靈的「野獸」。「我們可以給這些心靈的『野獸』取名字:各種惡習、讓人斤斤計較和心生不滿的貪求財富、使人注定焦慮又孤獨的虛榮享樂,以及製造不安、一直需要肯定和愛出風頭的圖謀名聲。這些都是『野獸』,都要加以馴服和打擊:否則牠們會吞食我們的自由。四旬期幫助我們進入心靈的曠野,以糾正這一切。」……> more 教宗三鐘經:要辨認出並打擊那些撕裂心靈的野獸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每日讀經(2月19日 四旬期第一週星期一)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說:“不要被形象和外表的敬禮所蒙蔽,卻要照料內在的生命;關心正義和受造界,這是在你們的地方時下和棘手的問題,有待教會在這方面的勇敢言詞和先知性的標記;要生活在和平與和諧之中,克服分歧,學會謙卑地度友愛的生活。”……> more 教宗接見修生:司鐸和平信徒都是一個建築工地上的工人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以色列人質的母親祝基督徒朋友有個充滿意義的四旬期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作家及詩人埃迪特·布魯克(Edith Bruck)女士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同樣的立場。1944年春天,她13歲時在匈牙利的猶太人住區被帶走並被關進奧斯維茲集中營。她嚴厲批評了以色列現任總理,指責他“對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造成了傷害,因為他再次給反猶主義注入活力,這種現象從未消失,如今又在抬頭” 。布魯克的結論是,這種政策永遠不會消除恐怖主義。…...對聖座而言,永遠站在受害者的一邊。這些受害者就是在基布茲的家中遭殘殺的以色列人、被綁架的人質,以及在加沙的轟炸中喪生的無辜平民,其中的三分之一是兒童。任何一個人都不可把在加沙地帶發生的事稱作打擊恐怖主義的“間接損害”。防衛權,以色列將去年十月屠殺的負責人繩之以法的權利,都不能成為這場屠殺的理由。

必須停止屠殺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解釋道,「進入你的內室,意味著回到內心。這是一段由外而內的旅途」,好使我們的整個生命,包括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反映出我們內在的真實狀態。

四旬期為我們提供了「回歸」真實自我的契機,擺脫我們的所有面具和假象。教宗指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秉持祈禱和謙遜的精神領受那施放在我們頭上的聖灰」。聖灰提醒我們,人人都是塵土,同時又得到天主的關愛和護佑。……> more 教宗主持聖灰瞻禮彌撒:耶穌召叫我們在這四旬期回到內心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不是你們的衣服」。克己補贖的目的,是改變我們自己的心靈,而不是改變上主。……祈禱時,耶穌告訴我們要「關上門,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禱」。這讓我們想到,當我們與心愛之人深入交談時,我們也會找個只有兩人共處的地方,對吧!與上主建立關係,也是如此,祂渴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懷著真誠的心與祂建立關係。同樣,我們要以真誠的態度施捨:「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同理,幾時我們守齋,「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面帶愁容」,為叫人看出自己在禁食,而是懷著一份真心誠意,讓「在暗中之父看見」。…… > more 每日讀經(2月14日 聖灰禮儀日 四旬期開始)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