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甲年常年期28主日 – 婚宴的比喻



替代的客人來自於「各路口」的人,意思是城市中的「邊緣人」,大概是指非猶太人,亦即外邦人。路加福音說是「貧窮的、殘癈的、瞎眼的、瘸腿的」(路十四21),亦即是被猶太領導階層輕視的下層社會人物。



「凡是你們遇到的,都請來赴婚宴。」新約把耶穌所建立的神國比做婚宴,加入這神國的人,就比做赴婚宴的人。
進入教會並不等於已完全得救,藉著「未穿著相稱禮服」的客人的遭遇,瑪竇提醒基督徒必須結與信仰相稱的果實。
彌撒聖宴是天國婚宴的預像和「預嘗」,我們參與彌撒聖祭的人,心靈上的準備和外表上的裝束舉止是否與這盛宴相配?我有穿禮服赴宴嗎?

舊約中除了天主與以民所立的盟約比作婚姻外,又把天主所要建立的神國,比做盛宴(依25:6);新約把這種思想直接貼合在耶穌身上,稱他為新郎(9:15;若3:29;弗5:22-33)。為此把耶穌所建立的神國,也比做婚宴。那加入這神國的人,就比做赴婚宴的人(默19:9)。……> more 婚宴的比喻(Parable of the Wedding Feast) | 董思高聖經中心 (dsbiblecentre.org)


這寓言的代號如下:

─國王是天主。
─兒子(2節)是耶穌。
─被請的客人(3節)是以色列民。
─首批僕人(3節)是先知。
─第二及第三批僕人(4,8節)是基督徒傳教士。
─被焚毀的城市(7節)是耶路撒冷。
─壞人好人(10節)是教會的成員,包括正義的和不義的人。
─婚宴禮服(11-12節)是正義。

……在基督徒的語境下,婚宴禮服有什麼意義?耶穌沒有告訴我們,但可參考10節的「壞人好人」,以及瑪竇所關注的義行(參閱10節),婚宴禮服相等於義行(也參閱默19:8:這細麻衣就是聖徒們的義行」)。 這樣,問題看來就是聖化─藉著聖神的德能使聖德日益增長─義德─門徒的生活。「正如新約中其他有關衣服的比喻,這禮服也代表在領洗時穿上基督(4:24;哥3:10),屬於天國的人應該穿上憐憫的心腸、仁慈、謙卑、良善和含忍(哥3:12)。

……「有的往自己的田裡去了」(5節)。使他們分心的,不是壞事,而是好事。他們的問題不是飲酒或嫖妓,而是日常生活。誘惑時常用有益健康的外衣來掩飾。事實上,我們花時間在那些我們認為是重要的事。天主想成為首位(6:33)。

……「壞人好人」反映瑪竇時代的教會,正是面對一些基督徒的問題,就是他們未能在生活中見證自己與基督的關係。瑪竇也在莠子的比喻(13:24-30,36-43)和撒網的比喻(13:47-50)中處理教會內的罪人的問題。

……瑪竇關注忠信的基督徒的生活,也見於他記錄耶穌所講的話:

─「我告訴你們: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賽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5:20)。

─「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入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7:21)。

─「為此,我對你們說:天主的國,必由你們中奪去,而交給結果子的外邦人」(21:43)。

……> more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 董思高聖經中心 (dsbiblecentre.org)


本主日的福音內容是前兩個主日經文的延續發展:司祭長和法利賽人聽了「二子」和「園戶」的比喻之後,發現耶穌是針對他們講的,就想逮住祂,耶穌卻又開口給他們說了一個「婚宴」的比喻(瑪二二1-14)。

……在初期教會的觀點中,天主使其兒子得到最後的勝利,使祂統治審判一切,完成救援歷史。所以,「喜宴」就是人們所期待的末世性天國,亦即圓滿救恩的象徵(瑪八11;二五21-23)。

……耶穌時代巴肋斯坦區的風俗:在正式宴會中都先有一個類似通知性質的邀請,在正式宴席開始之前人們還會再次邀請,藉以催促客人儘速前來赴宴。但是,比喻中的兩次邀請都遭到拒絕,在救恩史的觀點下,第一組僕人大概象徵舊約中代替天主發言的先知,而第二組則可能已經暗示著基督信仰中的福傳使者。

……受邀者以各種藉口拒絕赴宴,原意是象徵這些人被世上事物綑綁糾纏。國王因此而動怒並決定「殺人毀城」做為懲罰,這樣的處罰象徵這些人被拒絕於天國之外。但是,這個懲罰似乎顯得有些太過嚴厲,福音作者大概是用這種方式,來影射耶路撒冷城被羅馬人摧毀的事件。這正是聖經學者推論瑪竇福音成書於主曆七十年之後的主要證據之一。

……替代的客人來自於「各路口」,意思是城市中的「邊緣人」,大概是指非猶太人,亦即外邦人。路加福音說是「貧窮的、殘癈的、瞎眼的、瘸腿的」(路十四21),亦即是被猶太領導階層輕視的下層社會人物。瑪竇心中大概已想到,當時的教會具體上是由猶太人和外邦人共同組成。一切人都被邀請進入教會,參與天國喜樂之宴。但是,瑪竇並未完全脫離現實,而說出教會目前仍是「壞人和好人」同時混合在一起的團體。決定性的分隔,在末世之時才會發生,這正是他在比喻之後所加上的經文所要傳達的信息。

……教會雖然是天國的象徵,但是進入教會並不等於已完全得救。藉著「未穿著相稱禮服」的客人的遭遇,瑪竇警告教會團體的成員:小心,看清楚,不要因為不慎而失去了你們的召叫。「被召的人多,被選的人少!」這裡所謂的「多」和「少」,並不是按「數目」來了解,而是瑪竇對基督徒團體所提出的鼓勵與提醒(瑪十九30;二十16):基督徒必須結與信仰相稱的果實(穿著禮服);否則將如同教會中的不良份子,終將被逐出教會,永遠地失去天國。

……> more 輔神禮儀研究中心:實用篇「主日感恩禮」_福音講道集(甲年)-常年期28主日-林思川神父 (catholic.org.tw)


2023/10/15林思川神父:『國王進來巡視坐席的人,看見那裡有一個人沒有穿婚宴的禮服』,什麼是"穿婚宴的禮服"?集禱經說『時時處處專務善功』,我們不能認為每個禮拜來教堂參加彌撒就可以進入天國,而必須是讓勤行善功成為習慣,當天主來的時候,我們身上是穿著禮服禮服的,這可以是一件一件穿上去的。


主耶穌邀請人「悔改,信從福音」,信從不只是理智上的信服,更是行為上的改過遷善。「壞人」也被邀赴宴,不過他們確實需要悔改,確實需要以愛的行為作「禮服」。

……要時時以「被召的人多,被選的人少」來警惕自己,對天國永生的事業不能掉以輕心,反要像聖保祿說的:「你們要懷著恐懼戰慄,努力成就你們得救的事。」(斐二12)

……這「得永生」的福音,是令所有生活在死亡陰影下的人類多麼充滿希望,多麼振奮的喜訊:「基督最後要征服人類的仇敵—死亡。天主要掀去那遮住萬民的喪帕,和那掩蓋各國的殮布」(讀經一)。死亡的哀痛、哭泣和分離不再是人類可悲的終結,看哪,在熙雍山這天上的耶路撒冷,「上主要為萬民擺設盛宴,備有豐美的食物和醇清的陳酒」。

……最後,今天福音中主耶穌說的赴婚宴而沒穿禮服的說法,也可以在參與彌撒聖祭的內外態度和舉止上給我們些許提示。彌撒聖宴是天國婚宴的預像和「預嘗」,在聖體聖事中,天主子基督以祂自己親作我們滿足靈魂飢渴的食糧,祂要與我們的靈魂結合,這是一個最神聖莊嚴且高貴喜樂的共融宴會。我們參與彌撒聖祭的人,心靈上的準備和外表上的裝束舉止是否與這盛宴相配?

……> more 輔神禮儀研究中心:實用篇「主日感恩禮」_福音講道集(甲年)-常年期28主日-曾慶導神父 (catholic.org.tw)


我們都是“天主邀請的客人”,上主“邀請,但讓我們自由”決定是否接受邀請。

教宗說,“這就是天父贈予我們的關係類別:祂召叫我們與祂在一起,給予我們有接受或不接受的可能性。祂沒有建議一種隸屬關係,而是一種父子關係,而這種關係必須以我們自由同意為條件。天主極其尊重自由”。

關於這一點,教宗提到聖奧思定在一次講道中清楚指出,“天主造你時不需要你的參與,但拯救你時卻不能沒有你的參與”。這是因為全能者天主“是愛,祂完全尊重我們的自由”。“天主建議,但永不強迫”。

“有多少次,我們因忙於自己的事情而不理會天主的邀請!"……教宗說,可以在“彌撒和聆聽聖言中”給天主騰出空間,也可以在“祈禱和行愛德時如此做,因為幫助弱小者和貧困者、陪伴孤獨者、聆聽尋求關懷的人,以及安慰受苦者時,就是與上主同在”。……>more 教宗三鐘經:給天主騰出空間,祂賜予自由並增強內心平安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However, the Lord places one condition: to wear a wedding garment. Let us return to the parable. When the hall is full, the king arrives and greets the latest guests, but he sees one of them without a wedding garment, that kind of little cape that each guest would receive as a gift at the entrance. The people went as they were dressed, as they were able to be dressed; they were not wearing gala attire. But at the entrance they were give a type of capelet, a gift. That man, having rejected the free gift, excluded himself: the king could do nothing but throw him out. This man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but then decided that it meant nothing to him: he was a self-sufficient person; he had no desire to change or to allow the Lord to change him. The wedding garment – this capelet – symbolizes the mercy that God freely gives us, namely, grace. Without grace we cannot take a step forward in Christian life. Everything is grace. It is not enough to accept the invitation to follow the Lord; one must be open to a journey of conversion, which changes the heart. The garment of mercy, which God offers us unceasingly, is the free gift of his love; it is precisely grace. And it demands to be welcomed with astonishment and joy: “Thank you, Lord, for having given me this gift” (主人提出了一個條件:穿婚紗。讓我們回到這個比喻。當大廳裡坐滿了人時,國王來迎接最新的客人,但他看到其中一個沒有結婚服,那種小斗篷,每個客人都會在入口處收到作為禮物。那個人拒絕了免費的禮物,把自己排除在外……這個人接受了邀請,但後來決定這對他來說毫無意義:他是一個自給自足的人;他不想改變或讓主改變他。婚紗—這件斗篷—象徵著上帝白白賜給我們的憐憫,即恩典。沒有恩典,我們就無法在基督徒生活中向前邁出一步。一切都是恩典。僅僅接受跟隨主的邀請是不夠的;一個人必須對改變心靈的皈依之旅持開放態度。上帝不斷賜給我們的憐憫的外衣是他愛的免費禮物;這正是恩典。它要求人們以驚訝和喜樂來歡迎:「主啊,感謝你賜給我這份禮物」。) ….. > more Pope Francis Explains “The wedding garment…symbolizes the mercy that God freely gives us, namely, grace.” FULL TEXT + Video at Angelus (catholicnewsworld.com)


Three Sundays ago, it was the parable about the workers in the vineyard who were all paid the same, regardless how long they worked. Then came the parable about the two sons whose father asks them to work in his vineyard: one says no, but goes after all; the other says yes, but doesn’t go. And last Sunday it was the parable of the wicked tenants who refuse to turn over the fruit of the vineyard and kill the landowner’s servants, and even his son, only to come to a wretched end, their city burned, replaced by new tenants.

Today the parable is of a wedding feast, a banquet of “rich foods and choice wines,” to borrow Isaiah’s language in the first reading. The earlier parables have been about working in the fields for a harvest to be enjoyed someday in the future; in this parable the time has come to enjoy the fruit of labor already done.

Each parable presents a different relationship: day laborers working for a standard wage; tenants entrusted with harvesting and delivering the produce; sons working for their father.

Today there are subjects invited to a royal wedding feast. There’s no work to be done today; all the people have to do, it seems, is show up and enjoy!……> more “Everything is Ready; Come to the Feast”| 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 (ncregister.com)


Wedding Banquet Parable Of Matthew (hotcor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