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甲年常年期27主日 – 惡園戶的比喻


惡園戶的比喻
聖瑪竇福音 廿一 33-43



「你們再聽一個比喻罷」(33節)。這是在三個唯一見於三部對觀福音的比喻之一,其餘兩個比喻是:撒種的比喻(13:1-23)和芥子的比喻(13:31-32)。惡園戶的比喻是寓言,即故事中的每個元素(人物、物件和事情)都具有隱含的或象徵的意義:

──家主/主人是天主
──葡萄園是以色列民族
──園戶是以色列人或他們的領袖
──僕人是先知
──兒子是耶穌
──其他的園戶很可能是教會,儘管有些學者提出其他意見

我們一旦明白這些代號,意義就變得清楚

──天主與以色列訂立盟約(培植了一個葡萄園)
──天主派遣先知(他的僕人),但遭園戶(以色列民)殺害(參閱列上19:10,14;編下24:18-22; 36:15-16;宗7:51-53;瑪23:29-39)。
──天主派遣他的兒子(耶穌),但也遭園戶(以色列民)殺害。
──天主消滅原先的園戶(審判以色列)。從瑪竇在第一世紀的角度來看,這意味著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被毀,是在本福音成書前幾年發生的。
──天主把葡萄園租給其他「按時給他繳納出產」的園戶(教會)。

聽到這個比喻的人,會想起依5:1-2的比喻:家主種植了一個葡萄園,築了一座守望台,鑿了一個榨酒池──耶穌在他的故事利用了每一個元素(33節)。……在耶穌的故事,其結果不是拆毀葡萄園,而是把它「另租給按時給他繳納出產的園戶」(41節)。……葡萄園的比喻是瑪竇的基督論,把耶穌置於救恩史的背境下…..> more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 董思高聖經中心 (dsbiblecentre.org)


瑪竇把這個簡短的比喻擴充,使它成為一個救恩歷史的縮影,言簡意賅地表達出以色列人民在歷史中對先知們的態度,以及最後被天主派遣的那一位,亦即天主子的命運。福音作者是在復活後的觀點下,將這個比喻轉化為一個基督信仰中「苦難與救援」歷史的素描。

耶穌:教會的基礎。「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這句引用自聖詠一一八篇22-23的經文,為初期教會極為重要的基督論證明(參閱:宗四11;伯前二7;弗二20)。耶穌被惡人釘死在十字架上,然而天主使祂復活了,因此得到一個獨特的意義。在祂身上建了一個新的得救的團體,即使過去被排斥的外邦人,也能屬於這個團體(伯前二9-10)。一切人的救援都在耶穌身上,也唯獨在祂身上(宗四12)。

新的天主子民團體:教會 。經由耶穌的死亡和復活,自舊的天主子民團體產生一個新的天主子民團體,一個結出果實的團體。進入天主子民團體的唯一條件是:透過善行結出與信仰相稱的果實。輔神禮儀研究中心:實用篇「主日感恩禮」_福音講道集(甲年)-27主日-林思川神父 (catholic.org.tw)


聖保祿宗徒在《羅馬書》第十一章中,把猶太人比作被折下來的橄欖樹枝,而外邦人就像是接在橄欖樹枝上的野橄欖樹枝;他又說:「不錯,他們因了不信而被折下來,你要因著信,才站得住。你決不可心高氣傲,反應恐懼,因為天主既然沒有憐惜了那些原有的樹枝,將來也許不憐惜你。」(20-21節)讓我們時常保持警醒,活在恩寵和光明中,好結出常存的果實。我們也要為猶太人接受福音祈禱。……> more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


今天主耶穌的葡萄園和佃戶的比喻,很明顯的是針對以司祭長和民間長老為代表的以色列人。其實主耶穌不是第一個嚴厲批判這些人的人。早在七百多年前,依撒意亞先知已經對當時的猶太選民表達了天主的痛心和失望:「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猶太人哪……我為我的葡萄園所應做的,還有什麼沒有做呢?(上主的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猶太居民就是祂所鍾愛的幼苗)。我原希望它結好葡萄,為什麼卻結了野葡萄呢?……我原希望正義,看哪,竟是流血;我希望公平,看哪,卻是冤聲!」(讀經一)。……我們從猶太人中看到了自己的形象嗎?我們無須理會猶太人怎樣,但該反省的是:我自己做得怎麼樣?我們的教會(這新葡萄園)做得怎樣?我們出產了什麼樣的葡萄?……> more 輔神禮儀研究中心:實用篇「主日感恩禮」_福音講道集(甲年)- 27主日-曾慶導神父 (catholic.org.tw)


在此,有兩點值得深思和反省。

首先,依撒意亞和耶穌都提到了園主對葡萄園或佃戶的懲罰,其實不是天主在懲罰以色列或辜負祂揀選與愛護的人,而是他們自己在懲罰自己,因為離棄天主本身就是最大的「懲罰」,人一旦離棄天主,其精神就會被世俗蹂躪,其靈魂就會變得荒蕪,還有可能結出各種惡毒的「野果子」。為此,保祿勸勉我們,「凡是真實的、高尚的、正義的、純潔的、可愛的、榮譽的,不管是美德,還是稱譽,這一切都該思念」,因為這些美德正是天國臨現於生命的表現。

其次,對於天主的呵護與關愛,我們應懷著感恩之心。人很容易對恩典習以為常,一旦如此,就會覺得天主給的都是理所當然的,進而會把視角轉向自認為缺少的,接著就會為此感覺不爽,而開始抱怨、批評和失望。在這種情形下,本來慷慨施恩,甚至為愛捨命的天主,就會被想像成苛刻和欠債的人。如此的以怨報德,對天主是怎樣的不公平!所以,感恩會讓事實顯得更澄明,也會讓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往正向發展。摘錄自 任安道神父《聖言離你不遠》頁278


教宗指出,忘恩負義滋生暴力,簡單一聲“謝謝”則能帶來平安!他最後提到三句話,是人類和睦共處的方法:即謝謝、請允許和請寬恕。教宗籲請我們捫心自問,“謝謝”、“請允許”和“請寬恕”是否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more 教宗三鐘經:忘恩負義滋生暴力,簡單一聲“謝謝”可帶來平安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金載原神父:

我的葡萄園在哪裡?我和世界的一切,都是天主所創造的,所有我以為只屬於我一個人的,都是向天主租借來的,如果不懂這個道理,貪慾會愈來愈大;更要記得,"他人"也是天主所創造的,應當行愛德、讓愛流動,讓所有地方充滿恩典,結出好果實,就像一個好的佃戶,管理並按時繳納出產。

教會需要改變,我們為十月在羅馬召開的第十六屆「世界主教會議」祈禱,祈願在聖神的帶領下結出好果實,從地方(堂區、教區)開始,我們把目光轉向弱小、受苦和被丟棄者,成為一個謙卑、傾聽與好客的教會,讓人憑著這些好果實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聖經講座】《瑪竇福音》 2023/10/24課程(瑪二一18-46)

為世界主教會議祈禱 – 教宗影片10 – 2023年10月

圖片擷取自https://www.dsbiblecentre.org/tc/content/2017-10-07-000000-1
圖片擷取自https://www.dsbiblecentre.org/tc/content/2017-10-07-000000-1
圖片擷取自https://www.dsbiblecentre.org/tc/content/2017-10-07-000000-1

由於興建聖殿需要許多石頭,因此要在城外找石礦場。當時在城外有一石礦,但礦工採探時發現石礦部分有深的裂痕,不適宜採石作聖殿用途。於是,工匠就緣著這有裂縫的部份以外的石礦採石,漸漸這部份石山形成一個像骷髗頭的山丘。「髑髏」希伯來話 Golgotha,音譯為「哥耳哥達」;拉丁文為Calvaria,音譯為「加爾瓦略」。由於大量採石,周邊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洞穴,當時的人也因利成便,取用了一些合適的洞穴,將它們修建成墓室,安葬去世的人。羅馬人發明了釘十字架死刑,為了要阻嚇賊人或判黨犯案,於是將離城不遠的「加爾瓦略山」,作行刑的地點,使人人都看見罪犯受刑(若19:20)。耶穌在此被釘十字架死亡,傾流衪的聖血以救贖人類。加爾瓦略山成了「救恩的基石」。詠118在幾百年之前就作出了預言。

希伯來文「石頭」(eben)與希伯來文「兒子」(ben)這兩個字是雙關語

雙關語是希伯來文語法的特性,它是一種修辭方法是把詞語的意思模糊化。雙關語在一句話中會有很多種意思,使同一個句子可以理解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意思。為紀念過河的事跡,若蘇厄拿了十二塊「石」,每塊代表以色列的「兒子」。這就是說,石頭能夠象徵一個活生生的人(蘇 4:20)。當大司祭來到聖殿天主面前,胸前配戴十二塊石,上面刻了以色列支派的名字。「石頭」再一次象徵「兒子。」洗者若翰回想起這象徵說:「天主能從這些石頭給亞巴郎興起子孫來。」(瑪3:9)

聖詠作者說:「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石」與「兒子」可視為:被拒絕的兒子成了屋角基石。耶路撒冷的初期基督徒指出,猶太傳統在加爾瓦略的石上實現了:在那裡,新的亞當贖回了第一個亞當。因此,應確定該處就是亞當的墳墓。在那裡,新的依撒格被捆綁;在那裡,新的大司祭奉獻最後的犧牲,結束古代盟約的犧牲。因此,加爾瓦略是最後的祭台,聖神的祝福由此而來。

基督徒靠近這塊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成了活石,並建造屬靈的聖殿。這是伯多祿給初期基督徒講述的信理,為他們綜合那些講述石頭的聖經章節(伯前2:1-10)『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那是上主的所行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 more 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 (The stone the builders rejected has become the cornerstone) | 董思高聖經中心 (dsbiblecent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