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在蒙古第43次國際牧靈訪問


教宗方濟各將蒙古“嬰孩教會”帶向蓬勃發展的未來

正值教宗方濟各在蒙古展開第43次國際牧靈訪問之際,梵蒂岡新聞網採訪了在該國傳教的聖母神慰會傳教士維斯卡爾迪神父。他表示,蒙古地方教會團體在過去的三十年為社會作出了很多貢獻,如今。教宗對微小教會團體的親近關懷,將推動他們展開進一步的牧靈使命。

(梵蒂岡新聞網) 正值教宗方濟各在蒙古展開第43次國際牧靈訪問之際,梵蒂岡新聞網採訪了在該國傳教近二十年的聖母神慰會會士維斯卡爾迪(Ernesto Viscardi)神父。維斯卡爾迪神父是2003年左右抵達的意大利傳教士之一。他表示,現在是蒙古地方教會向前“飛躍”的時刻,即從社會服務的工作深化到牧靈關懷的使命中。

維斯卡爾迪神父首先簡單回顧了蒙古教會團體過去三十年的旅程。他表示,第一批傳教士於1992年抵達蒙古國,那時這個國家在經歷了七十年的共產主義之後正在向民主開放。之後,在短短的幾年內,隨著戈壁沙漠中大批礦產的開採,而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這加速了國家的經濟活動與進步,為了在經濟和政治方面的獨立,國家開始組織起來。在首批到達的三位傳教士中,包括蒙古教會之父黃旭東蒙席。這是一個剛開始起步的教會。

“首批傳教士的工作是什麼呢?他們首先環顧四周,跑遍全城,在城裡看到孩童在街上遊蕩,以及孩童住在城市地下大型供暖管道通道裡過冬禦寒。於是,他們就決定:好吧,我們為什麼不從他們開始呢?一切都從那裡開始,從照顧街童和生活在地下通道的孩子們開始。”

“教會的社會服務工作就這樣開始了。隨後,其他修會團體的傳教士接踵而來,有慈幼會士和韓國修女,他們開辦學校、幼兒園和青少年中心,德肋撒仁愛修女會開設了年長者中心。教會的活動不斷擴展,如今,在蒙古的77位傳教士中,三分之二從事全職社會服務工作。”

這位聖母神慰會傳教士說道:“我的同會會士,宗座監牧馬倫戈樞機正在推動邁出決定性的一步:我們致力於愛德工作,這是一項重要的使命。但現在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展開明確具體的牧靈工作,宣講福音,使我們成為一個扎根於主並受聖神引導的基督徒團體。我確信,這將是未來幾年的首要任務。”

接著,維斯卡爾迪神父表示,蒙古地方教會“雖然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毫無疑問,它仍然是一個非常小的團體,信友數量雖然微小,但從質量來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說:“已經有兩位蒙古年輕神父,在教會內獲得培育的人員在不斷增長,慕道者領受洗禮以及所有堂區的全職服務者人數眾多。如今,我們有許多忠信、訓練有素的信友在菲律賓、韓國和意大利接受進一步的培育。”

“我們在社會領域做了很多工作,我們是優秀的組織者,所有傳教士都是如此,但我認為亞洲從根本上來講需要的是天主的專家的臨在,而非大行政管理者,這是教宗反覆強調的。因此,未來的工作使命確定是宣講福音、靈性陪伴和基督徒團體的培育。我們必須培育本地教會人士,就像在非洲所做的那樣。誰向非洲傳福音?當然是傳教士,還有傳教員、當地人士,這裡也必該如此。如果我們要建設一個蒙古人的教會,它應由蒙古人來建設。總而言之,在未來,傳教士應越來越少,蒙古人應越來越多。”

最後,維斯卡爾迪神父談到教宗此次的牧靈訪問時說:無論如何,這將是一次非常“家庭親密式”的訪問。想想看,9月2日下午,當我們去主教座堂時,我們都會和教宗合影。這是唯一的一次全體教會成員與教宗的合影。啊!這太奇妙了。”

鏈接網址:教宗方濟各將蒙古“嬰孩教會”帶向蓬勃發展的未來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在蒙古主持彌撒:無償的愛帶來持久的喜樂

9月3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烏蘭巴托為信友們主持彌撒聖祭,指出基督信仰的核心不在於強大,而是慷慨奉獻,成為他人的禮物。

(梵蒂岡新聞網)唯有愛能真正滿足人的心。什麼愛呢?天主對人類無償的愛,以及人類以同樣無償的愛,懂得愛天主愛他人。教宗方濟各將基督信仰的這個基本真理作為他彌撒講道的中心,將這個信息留給蒙古的教會小團體。9月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烏蘭巴托的草原體育館主持彌撒聖祭,大約2000人在場參禮。

天主的游牧者

彌撒當中,教宗身後是一個巨大的櫻桃紅木十字架,側面則是一尊聖母木雕像,是多年前一位蒙古婦女在垃圾堆裡撿到的那一尊。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開門見山,以當天彌撒聖詠中的祈禱為線索,論述“我們心中的渴求”和“為我們解渴的愛”。

關於“我們心中的渴求”,教宗說,“你們中的許多人對行走的美好及疲勞已習以為常”,就像亞巴郎和跟隨基督的每一個人那樣。換句話說,“我們是天主的游牧者”、“尋找幸福的朝聖者”,同時也尋找“我們生命的意義和方向、生命活動的動力”。

“基督信仰回應這種渴求,並認真對待這渴求,不將它移開,不試圖以權宜之計或替代品來滿足這渴求。因為在這渴求中蘊含著我們的偉大奧秘:它使我們向永生的天主敞開心扉,明認天主是愛,祂與我們相遇、使我們成為祂的子女並使我們彼此為兄弟姐妹。”

當心不能解渴的捷徑

接著,教宗談到“為我們解渴的愛”。教宗指出,每個人的生命都經歷過乾旱枯竭的土地,就是我們所稱的孤獨、辛勞及貧瘠。我們內心的乾枯有如此多的形式和時刻,但我們不可釀成錯誤,採用有誘惑力卻無法令人滿足的捷徑來予以消除。

“如果我們認為,成功、權力、財物足以解除我們生命中的飢渴,這是一種世俗的心態,不會帶來任何益處,甚至會讓我們比以前更覺得乾枯。耶穌卻為我們指明道路:‘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十六24)”

唯獨愛能治癒創傷

教宗解釋說,“在基督信仰的核心,有這樣一個令人震驚和非同尋常的道理:若你失去生命,若你慷慨地奉獻生命,若你冒著危險將生命致力於愛,若你將生命作為無償的禮物奉獻給他人,那麼生命就會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在你內傾注永不消逝的喜悅、內心的平安和支撐你的內在力量”。教宗又補充一句說,“我們需要內心的平安”。

“這是耶穌邀請我們去發現的真理,也是耶穌願意向你們所有人、向蒙古這片土地揭示的真理:成為快樂的人,無需強大、富有或有權勢。唯有愛能滿足我們的心靈,唯有愛能治癒我們的創傷,唯有愛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喜悅。這就是耶穌教導我們並為我們敞開的道路。”

網路鏈結:教宗在蒙古主持彌撒:無償的愛帶來持久的喜樂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訪問蒙古紀念章的構圖涵蓋蒙古國的大自然、文化和重要文物

教宗訪問蒙古國與當局會晤時贈送的禮物中,也包括為他此行鑄造的紀念章。此紀念章背面的構圖涵蓋蒙古國的大自然、文化和重要文物。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目前正在蒙古國進行他的第43次國際牧靈訪問。訪問期間,他贈送給蒙古當局的禮物中也有為本次訪問鑄造的紀念章。賓主之間互相交換禮物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習俗。教宗和蒙古當局之間也會互送禮物:禮物向來具有與友誼及和平相關的象徵意義。

為紀念教宗訪問蒙古國所鑄造的紀念章,80枚為銀質,1500枚為銅製。紀念章的正面有教宗的徽章,盾牌下方是教宗方濟各的格言,周圍用拉丁文刻著“教宗方濟各”。在紀念章背面的周圍,則用拉丁文刻著“訪問蒙古國,8月31日至9月4日,2023年”。背面圖案是這個國家的一些特別元素:上方的背景中,有阿爾泰山脈的輪廓,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紀念章背面左側有紀念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的天主教主教座堂的巨大輪廓。這座聖堂由塞爾維亞建築師斯圖帕爾(Predak Stupar)設計,並於2003年由塞佩(Crescenzio Sepe)樞機祝聖。該聖堂的設計受到蒙古包的啟發。聖伯多祿和聖保祿主教座堂的一部分被稱作“天使樹”或“銀樹”的噴泉的圖案掩蓋。在蒙古國的1萬圖格里克紙幣的背面也印有此“天使樹”噴泉的圖案。

紀念章背面的右側,可以看到縮小的額爾德尼召寺。紀念章的下面、蒙古國輪廓的上方,聚集了5匹神聖的動物:有馬、駱駝、氂牛、山羊和綿羊。馬是蒙古國的象徵,常被用作裝飾品,也會出現在傳統的樂器上。馬頭琴,也被稱為馬頭小提琴。所以,我們會在紀念章的右下側看到一把豎著的琴。

鏈接網址:教宗訪問蒙古紀念章的構圖涵蓋蒙古國的大自然、文化和重要文物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機上記者會:教會不依賴於外國勢力,非常尊重中國人民

教宗方濟各結束蒙古之行,在返程途中與記者對話。內容從蒙古訪問的目的和成果開始,進而延伸到蒙古在歐亞國際環境中的關係,特別提到與蒙古相鄰的兩個大國,中國和俄羅斯。此外教宗談及《願祢受贊頌》通諭的第二部分以及與世界主教會議相關的話題。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9月4日結束在蒙古的牧靈訪問,在返回羅馬的專機上與隨行記者舉行了傳統的記者會。首先是本次牧靈訪問之行東道國的一位記者提出的問題。

訪問蒙古的目標和成果

記者詢問教宗本次訪問的主要目標,以及是否對取得的成果感到滿意。回答中,教宗表示,他決定訪問蒙古是因為他想要探訪那裡的小小天主教團體,並與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對話。教宗強調,信仰的增長不是靠勸誘,而是靠吸引。福音的傳播應該與當地文化對話,旨在使文化和福音相互融合。這樣可以使基督徒通過本民族的文化來表達他們的基督信仰價值觀,而不是進行“宗教殖民”。教宗表明,他訪問目的就是要瞭解蒙古人民,與他們對話,接受他們的文化,並在尊重他們文化的基礎上陪伴當地的教會前行。他對訪問結果感到滿意。

“第三鄰居”

另一位蒙古記者問到,烏蘭巴托是否可以作為一個平台來促進歐洲和亞洲之間的國際對話。教宗肯定了記者的提問,並勉勵這個國家與“第三鄰居”進行對話,而不是僅限於與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的交流。教宗強調,這不是出於對這兩國的輕視,因為蒙古與這兩國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而是出於一種對普世性的渴望,向全世界展示其價值,同時也接受其他國家的價值觀,從而推動對話。

非常尊重中國人民

教宗方濟各昨天向中國人民發出信息,勉勵天主教徒做好基督徒、好公民。西班牙語記者詢問教宗目前與中國的關係如何?有沒有關於祖皮樞機前往北京以及出使烏克蘭的最新進展?在回答中,教宗說明瞭樞機主教的使命是一個和平使命,他已被指派負責這項任務。他已制定了一個計劃,預計將訪問莫斯科、基輔、美國和北京。教宗強調祖皮樞機是一個具有廣泛對話能力和全球視野的人,他有著在莫桑比克尋求和平的工作經歷,這也是他被委派的原因。

關於聖座與中國的關係,教宗說:“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是相互尊重的。我個人非常欽佩中國人民,他們很開明……。關於主教任命,有一個委員會一直在與中國政府和梵蒂岡合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是一種對話。還有一些天主教神父或天主教知識分子被邀請到中國的大學任教。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種開放的交流。我認為,我們需要在宗教方面更進一步,更多地瞭解彼此。讓中國公民不要認為教會不接受他們的文化和價值觀,或者認為教會依附於另一個外國勢力。帕羅林樞機主持的委員會正在以這種友好的方式開展工作:他們做得很好,中方也做得很好;總之,雙方關係是這樣的,正在發展中。我非常尊重中國人民。”

與越南的關係

教宗在回答有關訪問越南的可能性和未來的計劃時表示,目前聖座與越南的關係非常積極,近年來雙方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已取得明顯進展。教宗強調了雙方在對話過程中展示出的良好意願和開放性。教宗還回憶了幾年前越南議員來梵蒂岡訪問時,雙方展現出的尊敬和願意對話的態度。他還表示,雖然他目前行動有所限制,使得旅行不像之前那麼容易,但有可能進行越南之行,若他無法前往,下任教宗也一定會去。此外,教宗提到了計劃中的其他行程,包括訪問馬賽和一個歐洲小國。

區分俄羅斯文化和帝國主義

在接下來的問答中,教宗解釋了他之前對於俄羅斯的一些評論。教宗指出他的講話是在與俄羅斯年輕人的對話背景下進行的,他想要傳達的信息是鼓勵年輕人珍惜並繼承他們的文化遺產。他贊美了俄羅斯的文化和藝術遺產,如文學和音樂,以及大名鼎鼎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此同時教宗強調,他在討論俄羅斯文化時,並未想到“帝國主義”的概念。文化的傳播永遠不是帝國主義,而是一種對話。教宗提醒說,當文化被“提煉”成意識形態時,就變得有毒。此外,意識形態有時被置於教會之中,使教會脫離了根源,脫離了聖神的影響。意識形態是無法具體化的,它只是一種觀念。但當意識形態佔據其位置並成為政治時,它通常會變成獨裁,變得無法對話。

世界主教會議

記者們與教宗方濟各的最後問答環節,涉及到即將召開的世界主教會議及其他相關問題。教宗方濟各強調,世界主教會議不是一個推行某種特定意識形態的地方,而是一個致力於對話的場所,旨在促進教會成員之間,以及教會和世界之間的交流。教宗還提及每天都會有新聞稿公佈世界主教會議的進展。

網路鏈結:教宗機上記者會:教會不依賴於外國勢力,非常尊重中國人民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一分鐘視頻:教宗訪問蒙古國頭兩天的活動
一分鐘視頻:教宗在蒙古第三天的訪問活動


蒙古殘障人士協會期盼教宗方濟各來訪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牧靈訪問蒙古:對其“嬰孩”教會走向成熟的肯定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訪問隨行人員觀看蒙古傳統藝術表演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在蒙古接見教會成員:天主喜愛渺小,真實的信仰才重要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會晤蒙古當局:願戰爭的烏雲散去,為和平的未來努力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在烏蘭巴托主教座堂聆聽傳教者的見證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在烏蘭巴托會見在垃圾場找到聖母態像的婦人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與蒙古愛德工作者會面,並主持“慈悲之家”啟用禮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在友愛的蒙古包,宗教領袖共創人類福祉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感謝蒙古人民:在衝突的世界中你們要做和平的種子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一分鐘視頻:教宗訪問蒙古國頭兩天的活動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一分鐘視頻:教宗在蒙古第三天的訪問活動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教宗結束對蒙古的歷史性訪問,前往聖母大殿感恩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