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聖母蒙召升天/8月22日聖母元后瞻禮


8月15日聖母蒙召升天



聖母安息,圖片中間,耶穌懷中抱著是誰呢?請聽林思川神父講道詳述 ccreadbible.net/bona/2023homily/20230813.mp3


早期出版《感恩祭典》的譯文為「聖母升天」,但如今,華文教會已修訂為「聖母蒙召升天」。字義上,本節日的原文名稱Assumptio Beatae Mariae Virginis (Assum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與「耶穌升天」Ascensione Domini (Ascension of the Lord)的意思是有區別的。若通用「升天」翻譯兩者,華文信友們能會意此差別時,實屬不易。耶穌基督就是主又是神,祂自己上升至天空。反而,聖母瑪利亞本來是人,是依靠天主使她的靈肉蒙召升天。東方教會按照另一古老傳統,又稱本節日為「天主之母長眠」(Dormition of the Theotokos),強調聖母瑪利亞在世生活結束後,在長眠之下,被天使帶往天上。因此,耶穌基督和聖母「升天」的方式不一樣。所以,本節日稱為「聖母蒙召升天」是正確恰當的。

  在此節日,我們讚頌全能永生的天主,因祂揀選瑪麗亞,且賞賜她無玷童貞的特恩。天主子耶穌基督因聖神的恩惠,藉由童貞瑪利亞取得肉軀而成為人。天主又賜給聖母靈魂和肉身蒙召升天的特恩。教會藉著聖母的代禱,祈求天主完成我們靈魂和肉身的救恩。

「全能永生的天主,祢賜給了祢的聖子之母──無玷童貞瑪利亞特殊的恩惠,使她靈魂和肉身光榮地升天;求祢也賞賜我們,今生常仰慕天鄉,來世得與她同享榮福。以上所求,是因祢的子,我們的主天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永生永王。」(本日彌撒集禱經)


依照天主教會的當信道理,天主之母聖母瑪利亞在她的塵世生命結束後,靈魂和肉身一起升到天堂上。在慶祝聖母升天瞻禮日當天,宗座國際聖母學院的會員、聖母學家格拉索(Antonino Grasso)教授講述了這個非常古老的節日的一些細節,並指出節日的起源尚未完全釐清。……>more聖母升天瞻禮:在東方呈現慶祝的最早跡象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甲年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聖母蒙召升天
我們的肉身是高貴的!

默十一19,十二1-6,10;格前十五20-26;路一39-56
曾慶導神父 著

默想:

  聖母升天的信理是個很美的奧秘,十分慰藉人心的信理。這端信理的特別之處不是聖母靈魂的升天,而是她的肉身被提升天不須等到世界末日,所有人的肉身皆復活的時候。聖母現在已靈肉升天,就如她的聖子耶穌已靈肉升天一樣。在「天上」,現在已有主耶穌的光榮轉化了的肉體,也有聖母的光榮轉化了的肉體。天主教會相信升天後的聖母就是《默示錄》裡那位「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的女人 (讀經一)。

  聖母肉身提早受光榮與她的特殊身份有直接關係。她是天主聖子的母親——天主之母,正因為她的聖子耶穌是征服魔鬼罪惡的救世主,而耶穌的肉身來自聖母,所以聖母的肉身(肉身是人性的象徵)不可能是魔鬼的奴隸;因此聖母從開始存在的那一刻就沒有沾染原罪,無罪的人得以升天。當然無染原罪的信理不表示聖母不需要基督十字架的救贖。她是人,她也需要救贖只是她的被救贖是提前的,叫「先贖」。先是可能的,因為主耶穌十字架上的奉獻雖是二千年前的歷史事件,但這奉獻的救贖功效是超越時空的,就是說在主耶穌之前,之後的所有人都是賴這十字架一次而永遠的奉獻功勞而獲救。具體一點說,亞巴郎、梅瑟,甚至柏拉圖、蘇格拉底、孔子、孟子,甚至亞當、厄娃以及我們後代子孫的得救,都是依賴主耶穌十字架的功勞。所以聖母升天的信理與其他關於她的啟示信理(天主之母及無染原罪等)很有關係。

  聖母升天是在一九五〇年才定為信理,但卻是信眾長久以來堅信的傳統,歷代也有很多藝術上的表達。這信仰最早可追溯至第二、三世紀的一部偽經 Transitus Mariae。這部偽經雖因某些原因未被教會列為聖經正典,但它通俗小說式的敘述,卻也表現出天主子民對聖母的一個信仰直覺。歷代信眾經過對聖母的反省,逐漸相信耶穌的母親的靈肉都升了天。東方教會先有聖母靈肉升天的慶節,之後很快地在西方教會廣為流傳。所以教會官方在一九五〇年宣布此為信理前,世界各地的信眾其實早已如此相信了。也因此一九四六年教宗岳十二世發問卷,廣詢各地主教、神父及教友是否將聖母升天定為官方信條,得到的回應極為肯定:1181份問卷中,只有六份持保留態度。教宗碧岳十二世指出:新約中雖沒有明言瑪利亞靈肉升天,但十分強調瑪利亞和她的聖子命運與共。新亞當的復活升天也一定帶來新厄娃的復活升天。

  為什麼教會一直到一九五〇年才把這信眾早已有的信仰定為信理?原因是一九五〇年的前四十年內,人類經歷了兩次殘酷的世界大戰。這兩次大戰使千萬生靈塗炭,哀鴻遍野,人類對未來的信心深受打擊,對人性的基本光輝也產生很大的懷疑:人性真的是如此殘忍,如此墮落嗎?人類真的會以自相殘殺作為最後結局?生命有什麼意義?人的肉身有什麼價值?就是為了要讓世人重拾希望與振作,要人肯定世界和人類的前途,教宗碧岳十二世在一九四六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於一九四五年結束)著手訂定聖母升天為信理。聖母的肉身升天,清楚表明人類肉身的尊貴,也預告所有被救贖者、善心人的肉身將復活升天,世界的前途是光明的,人類的命運是充滿希望的。按照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的,這意義和訊息在現代越形重要,基督徒尤其應把自己的身體看作聖神的宮殿。聖母的靈肉升天也特別使我們看到天主提升婦女的旨意:在天堂裡,復活的基督身旁是一個女人,新亞當和新厄娃是人類肉身復活的初果。

網路鍊結:輔神禮儀研究中心:實用篇「主日感恩禮」_福音講道集(甲年)-聖母蒙召升天 – 曾慶導神父 (catholic.org.tw)


主日福音釋義—-甲年 聖母蒙召升天節

聖母訪親

林思川神父

經文脈絡

  天主教會每年8月15日慶祝聖母蒙召升天節,由於台灣地區並非基督信仰盛行之地,當日並非公共假期,因此將這個重大的節日移至主日慶祝。在這一天信仰團體在感恩禮中一起聆聽路加敘述的「聖母訪親」的故事(路一39-56)。

路加福音的敘述特點

  路加福音頭兩章交互地敘述若翰與耶穌的誕生故事,這個主日的福音敘述兩位胎中懷有嬰孩的母親會面的情況。路加報導「天使報喜」的時候,曾經以麗撒的懷孕做為記號,瑪利亞由於得到這個資訊因此去拜訪自己的表姊,兩位婦女互相肯定他們懷孕的狀況,給予婦女們雙重的尊榮。瑪利亞拜訪麗撒的情形使整個敘述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若翰的母親身上,但是麗撒腹中胎兒歡悅的情況又使注意力轉向瑪利亞,而若翰也因此在母胎中就已成為耶穌的前驅。整段敘述的重心還是集中在耶穌身上,這一點不但可以由麗撒為了瑪利亞和耶穌而讚美天主可以看的出來,而且瑪利亞因聽見麗撒的話而唱出的「謝主曲」(46-55)甚至完全沒有提到麗撒和若翰。

瑪利亞的信德與愛心

  由於瑪利亞在天使報喜之時,得知他的親戚麗撒懷孕的喜事,便立刻前往猶大山區去拜訪麗撒。這是一個非常遙遠而且危險的旅程,瑪利亞的行動顯示出她對於天主的信仰,她相信了天使所說的話,「麗撒雖在老年卻懷了男胎」(路一26)。雖然從納匝肋到猶大山區的路途相當遙遠,但路加完全沒有報導這個旅途的過程,而直接敘述瑪利亞到達麗撒家中時所發生的情景。

相遇和問候

  瑪利亞到達目的地後,立刻向麗撒請安問候。路加福音頭兩章記載了許多相遇的故事,和彼此問候的情況,這些相遇都來自於天主的安排,天主的主動介入往往把人聯繫在一起,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中,救援逐漸的展開。瑪利亞和麗撒的彼此問候,表達這個相遇的情況充滿愛情。在古時希臘、羅馬以及猶太人彼此的祝福和今日相當不同,以往的祝福並非只是一個單純的願望而已,而是實在地具有產生效果的力量。路加並沒有報導瑪利亞的問候語,因為他將注意力都集中在麗撒的回應上面。

若翰:耶穌的前驅

  麗撒所懷的胎兒在她腹中跳躍(一41和44),這是一個充滿象徵性的記號。天主不僅運用人間的話語,而且也採用人類肢體的語言來傳達訊息。就如厄撒烏和雅格伯在母胎中的表現,就預示了他們未來的關係(參閱:創二五22-28),同樣地,洗者若翰雖然目前仍在麗撒腹中,就已經開始執行他作為耶穌前驅的先知性任務了,他在母腹中歡喜跳躍,顯示瑪利亞腹中所懷的胎兒就是默西亞。

上主天主的祝福

  若翰在母親腹中歡喜跳躍,來自於聖神充滿的效果,麗撒因此而發出先知性的呼喊。麗撒充滿喜樂的歡呼,和腹中胎兒的歡躍,都生動的宣告救恩歷史展開新的一頁。麗撒呼喊的話並不是一個「祝福」,而是宣告一個事實:「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42)這句話中並沒有指出瑪利亞和她腹中的胎兒受到誰的祝福,意思就是天主祝福他們。這是聖經文學中一種特殊的筆法,一般稱之為「神學性的被動語態」:猶太人由於避諱直接稱呼天主,因此往往用被動與態來表達,在話語中未明白指出的行動者就是天主。

  天主首先也是採用話語祝福,而天主說出的話具有實際的力量。上主的祝福一直陪伴著領受天主使命的人,但是這個祝福並不排除苦難(參閱:路二35),路加福音由天主對於瑪利亞和耶穌的祝福開始,而結束於復活的主對門徒們的祝福(路二四50)。

瑪利亞:信德的模範

  麗撒接著說:「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那裏得來的呢?」(43)這個修辭學的問句預示了耶穌被舉揚之後將要得到的稱號「主」,如此一方面表達出瑪利亞的召叫的獨特性,另一方面也同時清楚地顯示耶穌和天主之間特別親密的關係。麗撒在聖神感動之下最後說的話,則是讚揚瑪利亞的信德(參閱:路一38),「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45)瑪利亞在此被表達為聆聽天主聖言最好的榜樣(參閱:路八1-21),她的信德和匝加利亞的不信形成強烈的對比(參閱:路一20)。

瑪利亞的謝主曲(47-55)

  這是瑪利亞聽到麗撒的問候語之後,所做的回應,就內容而言則是她對天主在她的身上所行的大事的回應。本身是一首讚美的詩歌,教會傳統上稱之為瑪利亞的「謝主曲」。

  這首讚美詩中交錯著「卑微與高舉」、「謙遜與舉揚」等對立性的詞句,正是瑪利亞生命的寫照,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對於天主的讚美,祂是偉大的、全能的、仁慈的與忠信的天主。

  天主滿全了祂對選民的許諾,俯允所有向祂求助的貧窮和卑微的人,因此以色列的一切信者,以及世世代代的基督徒,都不斷地用這首詩歌讚美天主。

綜合反省

  路加福音以非常技巧的方式,將洗者若翰和耶穌的童年故事連結在一起。瑪利亞和麗撒的相遇含有豐富的神學意義,表達瑪利亞特別蒙受天主祝福、她超越一切人的信德、以及她對他人的關懷。

  瑪利亞和麗撒的相遇同時也是耶穌的前驅和默西亞的相遇,路一15關於若翰的預言在此得到實現,基督徒讀者因此而堅信,若翰是耶穌基督的前驅。若翰在母胎中就被聖神充滿,而麗撒充分地瞭解這個記號,因此滿心喜悅地稱讚瑪利亞是有福的,因為她相信了上主的話;而瑪利亞則稱頌天主的偉大。直到今日基督徒仍不斷的重複麗撒問候瑪利亞的話:「萬福瑪利亞」,同時也不斷地和瑪利亞一起詠唱「謝主曲」。

網路鍊結:輔神禮儀研究中心:實用篇「主日感恩禮」_福音講道集(甲年)-聖母蒙召升天-林思川神父 (catholic.org.tw)


8月15日 聖母蒙召升天節 The Assumption of Mary


Assum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聖母蒙召升天節」應是在巴勒斯坦地區,第一個每年開始敬禮聖母的節日。在一篇西元529年由Theodore主教(Bishop Theoodre of Petra)所寫的頌辭上,提到巴勒斯坦地區的隱修士每年均舉行莊嚴隆重的儀式,敬禮聖母。紀念儀式上沒有指出確實日期及詳細情形,卻提到是為了慶祝「聖母安眠」。教會傳統上將這一日定為8月15日。

  每年一度的聖母敬禮很快就流傳至全東方教會。西元602年時,毛里求斯(Mauritius)皇帝宣布這一日全國均放假一天,加以慶祝,並正式定名這一天為「天主之母安眠日」(Koimesis Thotokou)。第七世紀時,羅馬拉丁教會立刻跟進,開始以同樣的名稱敬禮聖母(Dormitio Beatae Mariae Virginis)。

  在每年敬禮瑪利亞「安眠」的同時,舊傳統依舊盛傳瑪利亞的身體並未腐爛,而是在埋葬之後,因著天主的大能,神妙地立刻與靈魂結合升天了。第八世紀開始,羅馬拉丁教會將這一天改為「聖母蒙召升天」節(Assumption)。


  聖母蒙召升天的事蹟起源自古老的傳說,雖聖經歷史上並無記載,卻逐漸成為普世的信理。在一切說法中,最廣為流傳的是一篇引自約749年時,聖達瑪森‧若望(Saint John Damascene)講道詞的文章(這篇乃由不知名人士附加而上)。文章中提到,東羅馬帝國馬爾強皇帝(Marcian,450-457)和布加里亞王后(Pulcheria)請求耶路撒冷主教在451年加采東大公會議結束後,將瑪利亞的聖髑帶回君士坦丁。據說主教如此回答:「瑪利亞在宗徒的環伺看顧中去世。聖多默要求打開她的棺木時,卻發現她的棺木是空的,因此宗徒論斷她的肉體已經升天。」

  雖然這段傳說並非出於聖達瑪森‧若望,然而他的另一篇講道詞中清楚地表達了聖母蒙召升天的道理:猶如大自然界將發生的一切,妳那神聖又喜悅的靈魂,與受祝福且無玷的身軀分離了。雖然身體被埋葬,卻沒有腐爛……妳那最純淨無暇的身體並沒有留在泥土裡,而是升天了。聖母,母皇,妳是天主之母。

  基督宗教國家對聖母蒙召升天的敬禮於中世紀之初即開始舉行,直至基督新教形成為止;然在天主公教中卻直至今日。另外兩個與這個節日有關的事件:「聖母安眠」、「聖母在天受榮冠」也一併包含在這個節日中,一同慶祝。


  1950年11月1日,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頒布《欽定聖母蒙召升天》詔書,在《廣賜恩寵的天主》(Munificentissimus Deus)憲章中,正式確立聖母蒙召升天的信條:「無染原罪的天主之母」,卒世童貞瑪利亞,在完成她的塵世之旅後,靈魂肉身一起被提昇至天國的光榮裡。」碧岳十二世並非建立一條新要理,而是肯定早期基督教會的信仰,宣布此一道理乃由天主所?示,透過宗徒為中介而流傳下來。這個節日的目的也是為了提醒我們,聖母也參與了耶穌救贖普世的工程,她在天使領報時所表現的堅強信德,正是天主的計劃得以持續進行的關鍵時刻。我們慶祝聖母蒙召升天,同時也勉勵自己學習瑪利亞的謙遜自持。


參考書目:
Francis X. Weiser, Handbook of Christian Feasts and Customs – The year of the Lord in Liturgy and Folklor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1952.

網路鍊結:輔神禮儀研究中心:禮儀專題「禮儀年」-聖母蒙召升天 (catholic.org.tw)




8月22日-聖母元后瞻禮


1805年,教宗庇護七世特准若干地區,在聖母升天八日慶期後的主日上,慶祝聖母元后。教宗庇護九世批准了這個慶節的彌撒經和日課經。

這尊稱主要在指明她地位的崇高,和她在救恩史中與基督的密切關係,以及她對人類所完成的事功。教父將舊約中一些著名的婦女視作聖母的預像,也說明她對新約選民的重要。聖母禱文裡有十二處稱聖母為后,聖教會也有同樣多的慶節慶祝聖母母后的光榮。

近年來,有些人士趨向於將聖母的這種尊稱取消,以為不合「民主」的思想。教宗庇護十二世在「天上母皇」通諭中做了詳盡的釋義。梵二後仍稱基督為君王,稱聖母為太后。聖母的太后職,一如基督的君王職,一種表達愛心與服務的職位,而並非榮耀與專權的宣示。聖母一生作為天主的婢女,完全獻身與聖子耶穌合作執行救贖世人的工作,雖被提升天,仍為世人執行愛心與服務的工作。她參與了天主救世的計劃,分擔了聖子的救贖工程,共同表達對人類的關愛,當然最後也分享了聖子基督光榮勝利的成果。

1942年10月31日,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劇烈進行之時,教宗比約十二世,遂循花地瑪聖母的諭旨,將普世人類奉獻給聖心。1944年5月4日,教宗通令普世教會在聖母升天後第八日,舉行聖母無玷聖心瞻禮,同時頒定了這個瞻禮的新彌撒經和新日課經。

我們在本日紀念聖母元后,應讚美和歌頌聖母的崇高地位和殊恩異寵,求聖母垂顧我們,趨善避惡,並求全能天主因著聖母的代禱,賞賜我們脫免現世一切危害,死後享永生的真福。

網路鏈結:8月22日-聖母元后瞻禮 | 鹽+光傳媒 (slmedia.org)


每日讀經-聖母元后紀念(20230822 星期二)

依撒意亞先知書 9:1-6 聖詠 113[112]:1-2,3-4,5-6,7-8 路加福音 1:26-38

雖然聖經沒明確表彰「聖母元后」這個概念,但今天的答唱詠卻提供了一個稱瑪利亞為后的思想。聖詠作者讚美天主:「我們的天主坐在蒼天之上的最高處」。所有人都是「上主的僕人」,而瑪利亞在創世之初已被天主選定為耶穌的母親,所以,她是一位非常特別的上主的僕人。耶穌既是真人,又是真天主,瑪利亞也的確就是「天主之母」。瑪利亞切身體會到天主舉揚卑微貧困的人,她的讚主曲與聖詠的第七和第八節和應。

聖詠作者能夠感悟到天主提拔弱小,舉揚窮苦,「叫他們與貴族的人共席,也與本國的王侯同位」;那麼,這位甘願給天主奉獻一生,任憑措置,謙稱「上主婢女」的納匝肋童貞女瑪利亞,更當如何?!

基督是君王,瑪利亞是基督之母,她當然高居品位,超越所有貴族王侯,不尊她為后,又可怎樣稱呼她呢?

主,願我們能像瑪利亞一樣,時常覺察到祢在我們身上所行的大事,不斷感恩讚頌,竭力回應。

內容來源取自《和平月刊》

網路鏈結:每日讀經(聖母元后紀念 星期二)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