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智峯攝影專輯

智峯是安靜的人,喜歡攝影,
他常騎車載著母親到各地的教堂和火車站,邊玩邊拍。
很巧地,天主的福音常沿著鐵道在台灣各地落地生根、建立聖堂。

智峯的無聲之聲,為自己說話、為內壢天主堂說話,也為美麗的世界說話。
他也願意分享給喜歡照片的人使用。

( 本篇文章尚有許多照片整理中,未來會持續上傳,可至網站"回顧新聞"中點閱 )

不論如何,都要保持樂觀、純真的赤子之心。- 智峯

天主堂




  • 桃園觀音憂苦之慰聖母天主堂 (大園天主堂兼管)


William Byrd _ Ave verum corpus 【認識教堂:楊梅天主堂的神龕】 聖堂歌手 / 天主教楊梅法蒂瑪聖母堂
Palestrina _ Missa “Aeterna Christi Munera” – Agnus Dei 【認識教堂:楊梅天主堂的祭壇、聖方濟馬賽克雕像】 聖堂歌手 / 天主教楊梅法蒂瑪聖母





  • 春日玫瑰聖母天主堂與力里天主堂 人生路途中,或許有很多的不完美,但目標是對的、好的就好好的做,過程中,或許會有些缺失,只要能想辦法改進與學習,在所學習的事物中得到進步成長與成就感,也是他人所無法奪走的。影片的部分是2012年錄製的








佳冬光榮十字架天主堂,我和媽媽待了約4年半,在我離開前,當時佳冬天主堂的本堂-林作舟神父(上圖,可惜當時我沒有為林作舟拍照 )-現任高雄玫瑰聖母聖殿的本堂神父,和他相處了大約1年半,那時我拍照沒和任何人說,包括任何親友,他是第二位知道我有拍照的人,第一位也是我第一個認識鐵道攝影的前輩,更是鐵路局的列車長-馬世駿 。林神父那時知道我有拍照,是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送我相機包的神父。下面是有關林作舟神父的介紹影片。


  • 屏東縣東港鎮聖彌格爾天主堂



  • 新埔若瑟天主堂



  • 三地門天主堂 三地門天主堂 | Catholic Church | -NA- (top10place.com) / 三地村是很久以前的叫法,蒂磨爾是當地排灣語的叫法,蒂磨爾也有叫蒂磨兒,也是正名過的叫法。這裡人文藝術非常豐富的地方,例如 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三地村天主堂是很多年前、大約12、13年前拍的,可以叫三地門天主堂,那時還不太會拍照也拍的很少,帶媽媽和我家的狗,也沒辦法拍太多,但有拍一些當地的人像攝影。那時屏東有舉辦南島族群婚禮的活動,找其他的族群一起參與,還有原住民合唱比賽國中小組。

天主教高雄教區



山川琉璃吊橋

拍照的地方瑪家鄉北葉村,對面是三地門


清泉天主堂傳愛 「丁神父」關鍵人物 20111220
清泉天主堂 鑲嵌玻璃的天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嵨瀨教會的牆面

  • 關西天主堂 新竹/敗犬女王拍攝地,擁有哥德式尖拱式造型的歷史建築「關西天主教堂」 | u 值媒 (udn.com)新竹縣關西鎮天主堂創立於民國四十三年,由馮道南、耿天道、法良和葛民誼等四位神父共同創辦。/ 歷史沿革:民國43年,幾位加拿大神父們來到關西小鎮,那年他們剛被中國共產黨從中國趕出來:馮道南神父、法良神父、葛民誼神父、耿天道神父、戴愛華神父、龍在田修士、翁德昭神父、陳興華神父等等,首先在西安里租屋開始傳福音,希望大家認識耶穌。對於一向只拜天公、拜三官大帝、土地公、觀世音、媽祖的客家鄉親來說,要很快的接受不同的信仰,實在有點困難。但是,這些神父們非常有耐心地想辦法融入本地生活,請老師教他們客家話,製造許多機會和鄉親們親近,讓他們認識天主;還依當地的需要開辦了幼稚班。為了永續傳福的工作並取得本地居民的認同與肯定,建教堂是必要的,於是馮道南神父寫信向他的哥哥葛農先生尋求支援,當年以一坪87元的價格購得今日關西天主堂用地,總共2350坪的土地,全部金額由他的哥哥奉獻。關西天主堂(耶穌聖心堂),是關西鎮天主教會中心,馮道南神父於民國44年購地興建,於民國45年落成,至今54年歷史,高聳屹立於118線道進關西鎮中心之入口處,是最明顯的地標。民國50年成立關西第一個西樂隊,民國51年舉辦關西第一次公教學生運動會,民國55年11月12日成立關西儲蓄互助會,民國71年成立華光智能發展中心。內容引用自:耶穌聖心堂-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4701626) (digitalarchives.tw)

新竹縣關西鎮三面環山,與牛欄河與鳳山溪相鄰。客家族群在清代時期渡海來台,在此繁衍發展,逐漸形成地方聚落,帶動產業興盛,經過時光的流轉,而形成如今的樣貌。 在關西鎮的正義路路口,有一座美麗的聖堂─關西天主堂,成立至今已有一甲子的時間,是關西地區重要的歷史建築之一,也是關西人成長的共同記憶。 關西天主堂是由西班牙傳教士所建立,外觀以青、白相間的洗石子作為裝飾。尖拱形窗戶與彩繪玻璃展現了哥德式建築特色。正面鐘樓上方高聳莊嚴的十字架,給予人們一種接近天主的視覺感。在關西地區,共有關西天主堂、石光天主堂、坪林天主堂等三座教堂,採用哥德式建築,而且都是同一時期的建築作品。 進入聖堂之中,可以看見兩側的彩繪玻璃窗,主要以黃、綠二色為主,當光線穿過彩繪玻璃窗時,讓聖堂空間透發出溫暖柔和的色調,祥和的氣氛油然而生;聖堂中擺設的木製長椅,仍保有60幾年前的樣子,呈現古樸寫意的風格。 祭壇上方懸掛著三座聖像,中間是耶穌聖心像,左邊是懷抱著耶穌的聖母瑪利亞像,右邊是聖若瑟像,在兩旁彩繪玻璃窗的映襯下,顯得寧靜與安詳;祭台和聖體龕都是以中式古典雕刻的案桌呈現,展現了中西文化融合的風格。 教堂內連結二樓的旋轉梯,在台灣已經很少見。數十年來的維護保養,尤其不易。緩步走上二樓後,炫麗的玫瑰窗映入眼簾,造型簡潔而多彩,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這棟有故事、有歷史、有文化的聖堂,以悠然靜謐的姿態,聳立在關西鎮上,吸引許多人慕名而來,欣賞關西天主堂的風采,感受關西天主堂的寧靜與喜樂。 請跟隨我們的腳步,尋找心靈的宇宙,走進映照眼眸的那道光。
光啓社TV

圖片來源關西天主堂-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culture.tw)








大園天主堂為壓克力的復刻品,原件在竹圍天主堂
大園天主堂兼管的
大園埔心中華殉道聖人堂


  • 竹圍天主堂(桃園市大園區竹圍村海方厝11鄰3-6號)在資料查詢時,教區登錄資料為 (聖母領報堂),而大門的名稱為露德聖母堂。

第一次去2022年9月6日,最後一次2023年6月3日,這次去大門已經用木板隔起來了。

因為不常去竹圍,是輾轉知道這裡有一座天主堂,因位處航空城計畫區內,包括周遭的竹圍里,即將面臨全數拆除的命運。

帶媽媽去了2~3次吧!第一次去時,聖堂看似荒廢多時,內部已經搬遷的差不多,那時,座椅跪凳還在,但只剩聖母亭有人整理;之後再去,聖母像被搬走了,聖母亭也已敲除。所幸,記錄了一些照片,雖然是荒廢狀態,最後面臨拆除,但仍希望能簡單的紀錄,讓人知道這裡曾經有座小巧美麗的天主堂。若能更早知道,或許會拍出不同的感覺吧!



延伸閱讀:遍尋,祢: 桃園.大園.竹圍聖母領報堂[撈] (ix27.blogspot.com)



  • 屏東萬金聖母聖殿萬金聖母聖殿.聖母遊行-臺灣宗教文化地圖-臺灣宗教百景 (moi.gov.tw)有個想法,其實是在待過玫瑰聖母聖殿和萬金聖母聖殿之後才有的感觸和念頭。尊重及同理心善待身邊的人、事、物,以自身能力所及,幫助及陪伴需要幫助的人。雖然有時會因外在情緒所干擾,也要盡量做到。最大的感觸,應該就這樣吧!照片中媽媽手上遷著的大黃狗,當時要搬去高雄時,有人建議不如將她遺棄,但,我還是認為,既然養了,就不該棄養。記得有一次她因為受到驚嚇而走失,有人叫我放棄,最後在走失點附近的馬路邊找到。對於領養回來的毛孩子,可能在之前的環境,不知受到怎樣的待遇,接手照顧時,或許要多費心,耐心和愛心的照顧。

主保瞻禮後的遊行,回到聖殿時的影片



  • 高雄市玫瑰聖母聖殿(20+) 天主教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 Kaohsiung | Facebook 在玫瑰聖母聖殿約有6年一段蠻長的時間,拍的照片不多,那是我人生比較低潮的時期,但受到神父、修女和教友們諸多的幫助,生活相對沒那麼痛苦反而是充實的。另外有關本堂謝聰智神父的兩個小故事,讓我感受頗深,首先是 – 好幾次婚配彌撒、神父請我幫忙鋪紅地毯,彌撒前下著大雨,神父也擔憂雨勢不停,然而每每都在彌撒前一個半小時左右雨停了,這事發生不只一次,對我而言是很奇妙的。另外一事 – 謝神父的父親曾帶著聖經到花蓮慈濟找證嚴法師辯論,但卻忘記如何回家;神父在父親失蹤一星期後,才向教友提及此事,之後便在每天平日彌撒開始前為自己父親祈禱:「不論結果如何,都要親自將他帶回。」兩周之後,神父父親在花蓮被尋獲,神父論及此事說:「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流浪,父親並沒有一副髒亂的模樣。」這件事讓我體會並學習:無論遇見任何事,困難與否,都先靜下心祈禱,耐心等待,雖然等待需要時間,但透過靜心思考與祈禱,讓我看到天主常藉著他人的行動或話語幫助我。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