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malaysiawiki.com/

2月22日 聖灰禮儀日-四旬期開始/內壢堂四旬期靈修及信仰成長系列

四旬期“是恩寵的時期”、”治癒的時期”,我們是“天主所鍾愛的灰燼”
灰燼提醒我們“從灰土走向生命”的旅程,「你要悔改,信從福音」(谷 1:15)
善度四旬期

「上主,我們藉着今天的神聖齋戒,開始四十天悔罪和補贖的生活;求祢幫助我們以克己修身增加力量,與邪魔奮勇作戰。」(集禱經)


「聖灰禮儀日」是教會的補贖日,應守大、小齋,不食肉類。彌撒在福音及講道後,祝福並施放聖灰。灰可由橄欖樹枝燒成,或按習慣,用去年的聖枝燒成,可於聖灰禮儀前擇日舉行「燃燒聖枝儀式」。


教宗主持聖灰禮儀:灰燼提醒我們認識自己的真相(2023年)

教宗方濟各在羅馬聖女薩比娜大殿主持聖灰禮儀彌撒,開啟禮儀年度的四旬期。教宗在講道中邀請眾人“踏上施捨、祈禱和守齋的旅程”。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2月22日下午在羅馬聖女薩比娜大殿主持聖灰禮儀彌撒,開啟禮儀年度的四旬齋期。他在講道中說,在四旬期開始的禮儀中,將灰燼灑在信友額頭上的儀式標誌著我們“回歸天主旅程”的開始。撒聖灰是一個提醒,它提醒我們要認識人生的真相,並回歸天主和我們的弟兄姊妹。

上主是天主,我們是祂手中的工程

教宗首先說,灰燼提醒我們自己是誰,回想起“我們生命的基本真理:唯獨上主是主,我們是祂手中的工程”。因此,四旬期成為記住我們依賴天主的時刻,同時“卸下我們自以為是的外衣”。

重建與天主和他人的關係

接著,教宗講到回歸天主和我們弟兄姐妹旅程的第二步,即要放棄一切自以為是的傲慢和各種形式的自我崇拜,因而就能開始認識到“生命是我們從天主和父母那裡領受的一種關係”,我們總也能恢復並更新我們的關係“感謝天主和那些祂賜予我們身邊的人”。

“因此,四旬期是一個恩寵的時期,我們可以重建與天主和他人的關係,在靜默的祈禱中敞開心扉,走出我們自私封閉的堡壘。”

施捨、祈禱和守齋

為踏上這旅程,教宗提醒信徒們實踐教會傳統中始終鼓勵的三大途徑,即是:施捨、祈禱和守齋。教宗說:“然而,正如我們在福音中聽到的,耶穌提醒我們,不僅要有外在的儀式表達,更要有行動的表達表示出我們心靈的更新。”

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和禮儀儀式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影響,流於表面膚淺的形式”。教宗指出,如果我們在天主台前保持謙卑,我們的“施捨、祈禱和守齋就不會僅僅停留在外表上,而將能表達出我們的真實所在:天主的子女,彼此皆為兄弟姐妹”。

注視十字架

最後,教宗提醒在場的所有信眾以“俯首,領受聖灰,點亮我們的心”開始走上施捨、祈禱和守齋的道路而結束他的講道。他說:“讓我們不要忽視這個神聖時期的恩寵,定睛於十字架上,從此處啟程,慷慨地回應四旬期強而有力的推動。”

“在這生命旅程的盡頭,我們將以巨大的喜悅與生命之主相遇,唯有祂能使我們從灰燼中復活。”

鏈接網址:梵諦岡新聞網



認識「聖灰禮儀」/以下內容摘錄自《踰越》


四旬期在中古世紀,已經喪失了原有的慕道性精神,取而代之的是以強調熱心神功,以齋戒、刻苦為目的的精神。在七世紀左右,按當時的習慣,悔罪者為表示懺悔補贖便在頭上撒上灰土;可是只是為公開悔罪者(犯了公開罪過者)而設,而不是為所有教友的。後來,公開悔罪的傳統漸漸為私下告解的方式所取代,且公開悔罪的方式漸漸亦不限於犯了公開嚴重過犯者,而變成一種謙遜、做補贖的神修方式,和個人德行的表現。

更甚的是一○九一年,教宗烏爾班二世(Blessed Urban II)把原本只是為收錄公開悔罪者的「撒灰禮」推廣到為全體教友舉行,於是人人都於四旬期首主日前星期三撒上灰土如同公開悔罪者,這就是聖灰禮儀星期三的由來。原本是和好聖事過程一部份的悔罪者收錄禮和聖週四的公開寬免悔罪者(和好聖事),已失去原本的內容和意義,變為一種神修方式或熱心神功。

所以,梵二之前的碧岳五世的彌撒經書所載四旬期的禮儀經文,都只是祈求藉齋戒、補贖而免除罪罰和獲得永福而已。同時,一六七○年的中文《彌撒經典》也把這時期稱作「封齋期」,顧名思義,反映了當時對四旬期的誤解,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梵二之後;又因為四旬期常與中國新年同期,而在十七世紀中葉在中國傳教的西方傳教士就為「是否應要求中國教友在新年也守齋」的問題發生了的爭論。

梵二以後,一九七○年出版的《羅馬彌撒經書》已糾正了四旬期的禮儀,使其反映出四旬期的基本意義,當然也包括「聖灰禮儀星期三」的禮儀。因在歐洲及其他一些地區聖灰禮的實行已經根深柢固,積習難返不能取消,所以《羅馬彌撒經書》改寫了原本「祝福灰燼」的禱文,使其反映出準備踰越節的意義。同時授予聖灰也加上符合四旬期慕道性新的經文:「你要悔改,信從福音」(谷 1:15),而傳統那句經文:「人啊!你要記住,你原是塵土,將來還要歸於塵土。」改為次選的。如此,讓聖灰禮儀的經文也將四旬期慕道、悔改、準備與基督一起踰越的精神展現出來。


內壢天主堂2023年四旬期靈修及信仰成長系列

Lent,德文Fastenzeit,教會稱為”四旬期”或”封齋期”,是復活節前四十天的齋期,以齋戒、刻苦方式懺悔自己的罪惡,也反思生命以迎接基督復活。

一、祈禱支票
正如下文,古倫神父在《40天重新尋得生命泉源:現代大齋期的身心靈操練手冊》所列舉的四旬期操練,教友可以利用”祈禱支票”寫下自己與天主在四旬期中的約定,譬如:祈禱、刻苦…..,以鍛鍊個人內在自由、潔淨身心、更新生命。

《40天重新尋得生命泉源:現代大齋期的身心靈操練手冊》
FASTEN-DIE SUCHE NACH DER QUELLE DES LEBENS
("四旬期"在本書中,採新教翻譯名詞”大齋期”)
作者: 古倫神父 

古倫神父《40天重新尋得生命泉源:現代大齋期的身心靈操練手冊》2014,南與北文化,頁61-62

許多人都會在自己身上發現依賴與上癮的傾向。有些人必須依賴酒精或香菸,這就是一種「上癮」。有些人則是依賴咖啡、甜食,或者一些特殊習慣與偏好:例如:電視、上網或玩手機與平板電腦。也有些人必須用購物、食物來發洩情緒。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習慣、依賴與嗜癮。所以,每個人都可利用大齋期成為自己的「斷癮操練期」,鍛鍊內在的自由。透過下決心在這七週內戒絕或放棄某些嗜好,我就能證明自己的內在自由。這對我們很有幫助。這就像運動員的體能鍛鍊,一旦某個運動員能完成某項艱難的鍛鍊時,他也會感覺很好。所以,我們應該讓自己在大齋期鍛煉內在的自由。

聖本篤為大齋期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建議。他建議修士們,應該在大齋期內做一些特別的計畫:例如用更多時間禱告、禁食,或者「不說閒話、不開玩笑」(本篤會規498)。在一開始,每個修士就把他在這40天內特別下決心做的事寫在紙條上。然後把紙條交給修道院院長或者自己的靈修陪伴者。這些靈性導師就會針對紙條上寫的決心與修士談話,問這位修士,這樣的決心是否真的能幫助他靈命成長。談話之後,或許會發現應該嘗試其他的方法。一旦院長或靈修導師同意這項決心,他們就會在紙條上,也就是鍛計畫上簽名。這就是一種內在的約束與責任:我與某人約定自己在大齋期內的生活方式,我就會嚴格遵行。


二、“40 Days for Life” 連續40天為生命祈禱活動,內壢堂排訂於3月18日,歡迎您於當天8:00-20:00之間、加入接力祈禱行列

三、每周五平日彌撒後及晚上8點拜苦路
Liszt: Via Crucis / Netherlands Chamber Choir • 專輯

四、3/12四旬期第三主日上午由本篤會何萬良.達偉神父帶領避靜。
本篤會何萬良.達偉神父



延伸閱讀

2 March 2022, Penitential Procession, Holy Mass and imposition of the ashes | Card Pietro Parolin

教宗主持聖灰禮儀:我們需要潔净心靈,清除存留的灰燼(2020年)

藉著今天的聖灰禮儀,教會開啓四旬期的旅程。教宗方濟各依照慣例,於下午4點30分在聖安瑟爾默大殿帶領信眾祈禱,進行懺悔遊行,從聖安瑟爾默大殿步行300米至聖女薩比娜大殿。隨後,教宗在那裡主持彌撒並撒聖灰。

(梵蒂岡新聞網)領受聖灰提醒我們,人的生命來自灰土而且還要歸於灰土;如果我們讓天主來塑造自己,我們就會極其美妙。因此,我們應以天主子女的身份生活,不要尋求灰飛湮滅的事物,卻應潔净心靈,“與天主和好”。教宗方濟各2月26日下午在羅馬聖薩比娜大殿主持聖灰禮儀,在彌撒講道中如此表示。彌撒中,教宗祝聖聖灰,並為信友施放了聖灰,整個教會藉著這項禮儀進入四旬期。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解釋了在頭上撒聖灰的意義,指出灰燼表示我們是脆弱和最終走向死亡的人,但我們也是“天主所鍾愛的灰燼”,是“天主的希望、祂的珍寶和榮耀”。灰燼提醒我們“從灰土走向生命”的旅程,儘管我們在困境和獨孤中只看到自己身為灰燼的一面,上主卻讓我們知道,我們這微不足道的人在祂眼裡具有無限的價值。“我們生來就是為了蒙受愛,為做天主的子女”。

四旬期“是恩寵的時期,好能接納天主愛我們的目光,我們受到如此的注視,就能改變生命。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是要‘從灰燼走向生命’,那麽我們就不應‘粉碎’希望,不要讓天主對我們的夢想化為灰燼。我們不應屈從和認命”。可是,面對世界上遍布的恐懼、惡意和基督信仰正在淡化的情況,有人會問:“我如何能懷有信賴之情呢?”

教宗表示,我們應相信天主能將我們的灰燼轉變成榮耀。身為天主的子女,我們要詢問自己為何活著。“如果我活著是為了終將流逝的塵世事物,我還會回到灰土,拒絕天主在我身上所行的一切”。例如,若我只為金錢、玩樂、功名利祿而生活,我就是活在灰燼中。“若我對生活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是因為我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或是我沒有從別人那裡得到我認為應得到的,則我看到的仍是灰燼”。

“我們活在世界上不是為了這些。我們的價值遠遠超過這些,我們活著是為了更遠大的目標,即實現天主的夢想,能夠去愛。聖灰撒在我們頭上是為在我們心中燃起愛火。我們是天上的公民,愛天主和愛近人乃是前往天鄉的護照,也是我們的護照。我們擁有的世上財物派不上用場,只是會消失的灰燼,我們在家庭、工作、教會和世界上奉獻的愛則將使我們得救,且永遠存留。”

此外,領受聖灰也提醒我們另一個相反的旅程,就是“從生命走向灰燼”的旅程。例如戰爭的摧毀、家庭不和睦、難以請求原諒和寬恕別人,卻易於為自己要求空間和權利。教宗指出,在教會内也如此,“我們存留了多少灰燼,這些是世俗的灰燼”。我們以虛偽的灰燼窒息了天主的愛火,耶穌則要求我們規避這些虛偽與汙穢。

教宗解釋道,耶穌不僅要求我們行愛德、祈禱和禁食,也要求我們在行善時不要矯揉造作、不秉持兩面手法和虛偽態度(參:瑪六1-6,16-18)。教宗指出:“我們有多少次做事只為受到讚許、挽回形像,以及為了‘自我’。我們稱自己是基督徒,心中卻毫無問題地屈服於那使我們成為奴隸的私欲!我們説一套,卻做另一套!。”

因此,我們需要潔净心靈,清除存留在心中的灰燼。聖保祿宗徒的殷切勸勉對我們很有幫助,他說:“我們如今代基督請求你們:讓自己與天主和好罷!”(格後五20)。教宗表示,我們會說“你們與天主和好罷!”,但保祿用的是被動式,他說“你們要讓自己與天主和好”。這是因為“成聖不是憑著我們的行為,而是藉著恩寵”。我們單靠自己無法去除那使我們心靈汙穢的灰燼。只有耶穌能治癒我們,而四旬期正是治癒的時期。

教宗指出,在朝向基督復活道路上行走有兩個過程,首先是“從灰燼走向生命,從脆弱的人性走向使我們痊癒的耶穌的人性”;其次,“不再走上從生命回到灰燼的行程”。這要求我們“透過告解聖事接受天主的寬恕,因為在這聖事中天主的愛火燒盡我們罪行的灰燼。透過告解聖事,天主使我們煥然一新,潔净我們的心靈”。

教宗最後總結道,“我們要讓自己得到修和,好能活出蒙受愛和寬恕的子女的身份”。“我們要讓自己蒙受愛,好能施予愛。我們要讓自己重新站起來,好能走在朝向基督復活的旅程上。如此一來,我們才會喜悅地發現,天主使我們從灰燼中復活了!”

鏈結網址 : 2020年梵諦岡新聞




燃燒聖枝儀式

慈悲憐憫的天主,祢從地上的塵土塑造了我們,並囑咐我們在教會的陪伴下,隨從福音的召喚。此刻,當我們正準備那標誌著我們開始四旬期旅程的聖灰時,請仁慈看顧我們;也請賜予我們,在經過曠野的試探之後,能在祢的愛內獲得更新與重生;並願我們的祈禱能使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成為聖潔的,以致我們最終都能團聚在祢永恆的餐桌前,參與羔羊的婚宴,在那裡,祢與基督和聖神,永生永王。


四旬期及復活期推薦書籍

撒塞里歐神父這本美麗精湛的作品,帶領我們默想童貞瑪利亞的七種痛苦。經由瑪利亞——慈悲之母,我們學習成為慈悲的,就像我們的天父是慈悲的一樣,以迎接耶穌的慈悲進入我們的心中,並活出這份慈悲。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兩個「我」,幫助我們走過生命的不同階段。 在人生的第一階段,我們追求現實的成就和個人的身分地位,這個由我們自己和周遭期待所創造出來的自我形象,就是「假我」。到了第二階段,我們開始探尋生命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想獲得永恆的平靜與自由,而達成這一切的靈性根基,就是「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