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malaysiawiki.com/

將臨期的慶祝

將臨期的來由

  • 將臨期是聖誕節前的準備期。最初聖誕節只是一個獨立的節慶,到第四世紀末葉以後,才逐漸引進聖誕節前的某些準備;第七世紀時某些地區更引進每週數次守大齋的習慣,因而以後加強了將臨期悔罪、作補贖的特色。但最初羅馬禮儀在第七世紀時所強調的是基督的誕生,並如何作禮儀的準備。
  • 『將臨期』一詞原拉丁文的意義為『來臨』,依照教會禮儀的傳統與某些教父的教導,將臨期首先準備慶祝基督的第一次降臨(祂的誕生),並且準備迎接祂的第二次光榮的降來(世界末日)。因此,將臨期是一個歡欣的、精神的期待時期(參閱梵二:<禮儀年與年曆總則>39)
  • 將臨期開始時在某些地方原有較長的時期,到中世紀初期,則幾乎普遍地定為四個星期(通常三個多星期),包括四個主日,以將臨期第一主日為開始。這也是整個禮儀年的開始。
  • 將臨期間,除了專有的禮儀慶典外,在不少聖堂中,最近在一些家庭中也引進一種所謂『將臨圈』(Advent Wreath)的習俗,它雖源自德國基督教會,但已為許多天主教教堂及家庭接受。無疑的,它極富象徵的意義,能幫助教友在聖誕前善作準備。

將臨期禮儀

  • 每年將臨期第一主日,是教會新禮儀年度的開始。在新的禮儀年,主日經文選擇【甲】年,以瑪竇福音為主,常年期平日經文選擇【單數】年。
  • 禮儀年自將臨期開始。而〈將臨期頌謝詞、第一式〉簡要說明此節期的意義,如下:「基督第一次來臨時,屈尊就卑,降生成人,完成了祢預定的計劃,並為我們開闢了永生的途徑;衪在第二次光榮地來臨時,將使我們獲得我們日夜期待的恩許。」基督第一次來臨,我們預備將要慶祝的聖誕奧蹟。基督第二次光榮地降來,是指向祂的永生的恩許,為此我們蒙召悔改且預備心靈迎接主的再來。因此,在這期間我們引領盼望主的再度來臨及衪的聖誕慶典。
  • 在將臨期的禮儀,不念〈光榮頌〉,〈福音前歡呼〉仍念「阿肋路亞」。使用風琴和其它樂器,及以花卉布置祭台的同時,應有其節制,要符合這時期的特色,但避免提前展現聖誕節的喜慶氣氛。
  • 在將臨期時,教堂的佈置也以「紫色」為主,其意義為提醒懺悔和準備,使將臨期充滿平靜、喜悅的期待氣氛。將臨期彌撒中神父穿著紫色祭衣,表示悔改,以準備主的降生,教友應告解與天主修合。
  • 將臨圈中四支蠟燭,其中三支蠟蠋是紫色,一支是粉紅色的,「紫色」有期待、渴望、補贖之意。「粉紅色」顯示喜樂,是在將臨期第三主日,也稱為「喜樂主日」,喜樂是「因為主將來到了」。[1]

[1]將臨期四個主日意義:第一主日(紫色)-醒悟、第二主日(紫色)-悔改、第三主日(粉紅)-歡樂、第四主日(白色)-平安

以上內容節錄自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及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網路資料引用日期:2022年11月24日



Canto Gregoriano -Adventus Domini- Domeniche E Ultime Ferie Di Avvento – YouTub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