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在愛的動力中取得平衡



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讚許天主的婢女瑪達肋納・德爾布雷爾是福傳熱忱的榜樣,並解釋了她的「自行車靈修」:唯有前行,信仰才會平穩;一停下來,就會丟失信仰。

(梵蒂岡新聞網)天主的婢女瑪達肋納・德爾布雷爾(Madeleine Delbrêl)「有一顆不斷走出去的心」:教宗方濟各11月8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以這番話描述了這名法國的可敬者。她生於1904年,1964年蒙主恩召,是一名社會工作者和作家,擁有神秘經驗,在巴黎郊區與工人相處了30多年。教宗在以使徒熱忱為主題的要理講授中,讚許這名婦女是熱情福傳的見證人。

瑪達肋納・德爾布雷爾在20多歲時與天主相遇,從此深受祂的吸引,決定為上主奉獻一生,秉持手足情誼與「街頭的人」分享生活。

這名婦女稱自己的靈修精神是「自行車靈修」,教宗引用她的話說:「為了在祢的道路上與祢同在,需要向前邁進,當我們的怠惰央求我們停下來時也不例外。祢為我們選擇了一種奇妙的平衡,一種只有在運動、在動力中才能保持穩定的平衡。這有點類似於自行車。⋯⋯唯獨在愛的動力中前行、移動,我們才能保持筆直的狀態。」

教宗表示,這名天主的婢女「接受了窮人的吶喊質問」。她感受到,「福音的活天主必須在我們內燃燒,我們才能將祂的名帶給那些還沒找到祂的人」。

「本著這個精神,瑪達肋納關懷世界的律動和窮人的吶喊,感到自己蒙召『全然活出基督的愛,準確來說,就是從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油,到加爾瓦略山上的醋,如此為了愛而把愛獻給祂,⋯⋯毫無保留地愛祂,並讓祂愛我們到底,這麼一來愛的兩條偉大誡命落實在我們身上,並且合而為一』。」

此外,這名擁有神秘經驗的可敬者也教導我們「在福傳中被福傳」。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在傳揚福音的過程中,也接受了福音的宣講」。

教宗闡明,注視這名福音的見證人,我們學到了上主臨在於各種處境中,「並召叫我們居住在自己的時代裡、與他人分享生活、分擔世界的喜樂與悲痛」。她尤其教導了我們,即使是世俗化的環境也有助於悔改,「因為與非教友的接觸能激勵教友持續調整自己的信仰之道」。

教宗最後總結道:「願瑪達肋納・德爾布雷爾教導我們在宣講福音和愛內活出這份『律動中』的信仰。」

鏈接網址: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在愛的動力中取得平衡 – 梵蒂岡新聞網 (vaticannews.va)


The Spiritual Life: Madeleine Delbrêl, French Mystic and Evangelizer | Catechetical Review (catechetics.com)



介紹2本書「Duty Free Shoppers」創辦人Chuck Feeney

親近菲尼的人一致公認,他非常與眾不同。若茲堅持,菲尼「是真正了不起的聖人──不光是名義上的聖人而已」,而且那些遍布世界各地的大學校長,每天都該跪下「感謝上帝賜給他們查克」。華許認為,菲尼本質上是個本篤會隱修士。索溫將他比作聖方濟──會講多國語言,愛喝葡萄酒,而且把一切東西都送給窮人。而曼恩的意見是,「他一生中讓幾百萬人的生活更美好,因而如果任何人臨死前可以說自己有菲尼百分之一的成就,那麼他就是個非常特別的人。」他的朋友史騰談到他的節儉說,「我覺得他瘋了,神經病,但這跟他的慈善行為很一致;我愛查克,他是個大好人。」

「大西洋基金會」在愛爾蘭的參與,開創了一個新紀元。其成就主要是源於一個人擁有了不起的無私、方濟會的克己自制,那就是查克.菲尼先生。──薛慕斯.希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more 趁我們還活著-Duty Free大亨偷偷送走億萬財富的真實故事 (新書、二手書、電子書) – 讀冊生活 (taaze.tw)


《天堂裡用不到錢》講的,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個跟你我一樣,來自普通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長大後賺了很多錢。可是有了錢之後,他並沒有像一般人那樣,追求更高檔的生活。相反的,他決定讓自己過得更簡單──就像小時候那樣,擠公車、穿平價的衣服、吃簡單的食物。

我們常說,懷念小時候那種簡單卻快樂的生活,但實際上往往當存到錢或領到獎金,卻急著想擺脫過去,想買更多更新的東西。然後當東西越買越多,家裡越來越亂,心情也越來越糟。何苦呢?

菲尼發現,當他不想過那種需要花很多錢的生活,心靈從此獲得解放。他不再需要把人生花在滿足自己的慾望上,而是開始能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所以只要生意上賺到錢,他就拿出來捐給學校、教會、弱勢團體。

奇妙的是,隨著他幫的人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最後大到讓他成為富比世排行榜上的人物。而他不改初衷,照樣把一生賺來的兩千多億台幣,全部捐出來做善事。

Why?因為──他說──天堂裡用不到錢。

……> more 天堂裡用不到錢:查克.菲尼人生故事:一場散盡家財的神祕布局


小編:原來天堂是免稅商店,因為天堂裡用不到錢天堂裡用不到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