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四旬期第二主日

圖:聖帝大博爾山耶穌顯容堂堂

在四旬期第二主日彌撒福音中,耶穌帶領祂所選的門徒們,讓他們在高山上親眼見到祂顯聖容。門徒們仍需要下山,未來見到耶穌的苦難,以後背負自己的十字架,傳揚基督的福音。不過,他們先暫時停下來祈禱,好領受天主聖言,跟隨耶穌。

Read more

2024年四旬期-梵諦岡

教宗爬上裝有鐵絲網的圍牆,伸手援救一男一女脫離「仇恨」和「恐懼」的牢籠。這是街頭藝術家帕羅塔(Mauro Pallotta)新的象徵性畫作。教宗今年四旬期文告的主題是《穿越沙漠,天主引領我們走向自由》,自由正是帕羅塔這個作品的核心主題。

Read more

教宗方濟各:教堂應有助於舉心向上、讚美天主

巴塞羅那聖家堂正面的三扇門描述了聖經章節。正面右側的信德之門獻給童貞聖母瑪利亞,記載多個東方教會在神聖禮儀中的禱詞。。左側那扇門獻給大聖若瑟,被稱為望德之門。中間那扇門獻給耶穌,叫作愛德之門。這三扇門合在一起便呈現出納匝肋聖家,邀請朝聖者舉目仰望「道成肉身的奧蹟」。

Read more

亞西西《聖母抱聖嬰於寶座》壁畫修復完畢

《聖母抱聖嬰於寶座、天使與聖方濟各侍立在側》的壁畫可追溯至1285年至1290年,由契馬布埃(Cimabue)繪製而成。由於當年使用的是乾式技法,畫作維持不久,所以從16世紀起,該畫作經歷了無數次的修復工程和重大改動,例如聖方濟各的面容。在最近一次的工程中,運用了許多非侵入式的技巧和工具進行了多次調研,分析畫作的保存狀態和之前多次修復所用的材料,然後選擇要採用的溼壁畫維護工作,清除此前的所有修復。

Read more

基督徒地窟開放日:展現藝術與信仰的寶藏

教宗方濟各希望今年的地窟日致力於祈禱,作為為禧年活動做準備的一個時機。參觀基督徒地窟,是讓我們體驗與羅馬早期基督徒團體的記憶和見證相遇的經驗,讓我們記得對現今仍有重大意義的人物、事件和故事。教宗提醒我們,這種直接的感受必能激發一種深刻的省思,因此對信徒來說乃是祈禱;向上主、生命之主和救主祈禱,也請殉道者和那些為信仰見證的人轉禱,他們的榜樣和轉禱支持我們在現今的道路上行走。

Read more

科普特正教會

聖彼受益隱修院(Monastery of Saint Pishoy)/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astery_of_Saint_Pishoy

天主教會今年2月15日首次紀念21名2015年2月15日在利比亞海灘遭自稱伊斯蘭國分子斬首的殉道者,他們都是外來勞工:20名埃及人都是科普特正教會信徒;另一人來自加納,不是基督徒。但是當民兵要求這最後一人否認基督時,他回答說:「他們的天主是我的天主。」

談及「科普特」便會想到「埃及」,因其詞源來自古希臘語 Αἰγύπτιος(Aiguptios),指埃及人。從七世紀開始,阿拉伯文 qubṭ 特指反對加采東派的埃及基督徒。

Read more

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7月26日聖雅敬及聖安納紀念

今年祖父母和年長者日的主題取自《聖詠集》第71篇,是一位長者的呼求。他回顧了自己與天主之間的友誼史,所強調的是,“孤獨不幸成了許多年長者生活的苦澀伴侶”。

每年7月的第4個主日舉行『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那個日子接近耶穌的祖父母――聖雅敬及聖婦安納的紀念日(7月26日)。

Read more

2月18日-四旬期第一主日

爾谷福音的中心思想就是「成為門徒、信從耶穌」。整部書從頭到尾都在敘述,人們在接受與拒絕福音之間不斷的爭扎,說明「悔改」與「信從」耶穌是一個不斷深刻化的過程。因此,我們也可以瞭解,為什麼馬爾谷在耶穌受洗後,立刻報導祂受試探的故事。這個聯結關係提醒我們:受洗成為基督徒的人應該知道,他們將遭受魔鬼的試探,並可能因此而被帶離通往天國之路。教會安排四旬期的目的,也是幫助基督徒憶起受洗的恩寵,經由一年比一年更深刻的悔改,回歸正道、真實信從。-林思川神父

Read more